雲麾將軍賀周倏然開口:“大王,吳王袁弘道屯兵於邊境,頗有北伐中原之心,我河南道諸州首當其衝,須得著重應對。”
“依末將愚見,不如興兵攻打淮南道,拿下金陵城。”
“不可!”竇至德尚未開口,孫循、黃仙芝二人卻斷然否決。
“袁弘道坐擁淮南、江南東、江南西、嶺南,足足四道,半壁江山,糧草充足,兵多將廣。”
“絕不可與他相爭,輕啟戰端。”
袁弘道平定四道叛亂之後,便晉升為吳王,統領朝政,手握大軍,聲勢浩大。
竇至德也頗為忌憚,搖頭道:“袁弘道按兵不動,便無需理會。”
“大王英明!”孫循建言道,“王玄肅無能之輩,卻竊據都畿道,怎能容忍?”
“大王正可興兵,將他覆滅。”
“屆時,坐擁河南、都畿兩道,又有東都洛陽,足以登基稱帝。”
“此言正合我意!”竇至德大笑一聲。
黃仙芝擰眉:“都畿道為四戰之地,若貿然興兵,恐怕惹來高楷、劉競成,甚至,蕭憲也不乏覬覦之心。”
孫循冷笑道:“黃侍郎何必瞻前顧後?”
“若不取都畿道,又該攻打何方?”
“莫非,你想讓大王困守一隅,坐視他人開疆拓土?”
麵對這一連三問,黃仙芝啞口無言。
竇至德大笑道:“便依孫卿之言,即日起兵,攻取洛陽!”
“遵令!”
……
卻說山南西道、梁州、南鄭。
一大早,楊皎便帶著穠哥兒,去春暉堂問安。
恰逢敖鸞款款來至,笑意盈盈道:“嫂嫂今日容光煥發,可是有何喜事?”
楊皎笑道:“今日起身時,聽聞喜鵲登枝,鳴聲歡悅。”
“想必有喜訊傳來,正在路途之中。”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敖鸞讚道,“嫂嫂當真與表哥夫妻同心!”
楊皎眸光一亮:“夫君可安然無恙,傳來捷報?”
敖鸞正要開口,忽見蘭桂掀開門簾,笑道:“夫人、鸞姑娘,老夫人起身了,請你們進暖閣說話。”
“是!”姑嫂二人聯袂走進暖閣,張氏手捏一串佛珠,正端坐軟榻。
“給阿娘、姑母問安!”
“起來吧!”張氏笑問,“方才便聽你們姑嫂兩個,談論喜訊。”
“不知喜從何來?”
楊皎、敖鸞對視一眼,笑道:“這喜訊自是從長安而來。”
張氏滿臉期待:“可是楷兒率軍凱旋?”
楊皎微微搖頭:“夫君尚未傳來消息。”
“那為何?”張氏迷惑不解。
敖鸞笑道:“姑母,鸞兒早起便卜算一卦,為大吉之兆。”
“恰巧,嫂嫂見到喜鵲登枝,鳴聲歡悅。”
“必有雙喜臨門!”
張氏麵露喜色:“莫非,楷兒已攻下長安,平安順遂?”
“正是!”敖鸞點頭,“表哥連敗強敵,全據京畿道,如今,已坐擁長安城。”
“過不多久,必有捷報傳來,姑母您靜候佳音便是。”
對敖鸞之言,張氏深信不疑,心中大鬆一口氣,笑道:“托賴你能掐會算,倒是叫我寬慰不少。”
每逢高楷領兵出征,她這個阿娘便日夜懸心,求神拜佛不迭,隻為高楷平安歸來。
楊皎溫聲道:“阿娘不必太過憂心,以免傷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