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郎君頂戴黑襆頭,身穿深青色圓領襴衫,腳踩六合靴,腰圍蹀躞帶、懸著香熏球,手持一柄羽扇。
光論服飾不甚出奇,乃是大周士子尋常裝扮。
不過,這郎君麵如滿月,目送秋波,舉手投足之間,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貴氣縈繞不散,叫人一見忘俗。
聽聞這話,他身側一名白麵無須的隨從,恭聲道:“好叫郎君知曉,從去歲開始,秦國公便下令連通絲綢之路。”
“讓戶部司郎中沈不韋,延請西域諸國商賈往來長安,在這西市交易。”
“另有天南海北的文士武人慕名前來,方才有這般景象。”
這隨從聲音尖銳,麵貌陰柔,卻是個宦官,名為侯三寶。
這郎君也非尋常人,乃是吳王袁弘道第六子,袁文通,獲封豫章郡公。
他環顧四周,見磚牆嶄新,匾額鋥亮,坊門朱漆鮮紅耀眼,不由疑惑:“這西市,竟與從前大不相同了。”
他生性坦蕩,喜遊俠之風,走遍江南、中原諸道,見識風土人情,流連於名山大川之間。
即便被袁弘道訓斥為不務正業,也樂此不疲。
恭帝在位時,他曾數次遊曆長安,自然來過這西市。
隻是,先前所見,城牆斑駁、匾額褪色、門環掉漆,雖不失上京規模,卻也一副飽經風霜、風雨飄搖之象。
與此時所見,竟大相徑庭。
侯三寶笑道:“郎君有所不知。”
“為廣迎賓客,秦國公特意,讓工部司郎中宇文凱,整修長安城,尤其是東西二市。”
這東西二市,屹立在金光門——春明門大街南麵,一左一右,宛如人之雙肺。
各占兩坊之地,呈現“井”字字形,劃分為九宮格布局。
前朝時,稱為“都會市”、“利人市”。
其中,東市鄰近興慶宮,大多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所居,素有“大市”之稱。
攏共有商品種類二百二十行,數萬家店鋪,售賣珠寶、玉器、絲綢、瓷器、金銀器等奢侈品。
至於西市,為絲綢之路起點,更為繁盛,三百六十行無所不包,遠勝於東市,有“金市”之美名。
藥材、皮毛、陶瓷、香料、脂粉、布匹等琳琅滿目,不光有中原、江南諸多風物,更有西域諸國的舶來品。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袁文通微微點頭,“這一番布置,倒是用心。”
身旁一名文士忽然冷哼道:“不過裝點門麵罷了。”
“縱容胡商往來,實在有辱斯文!”
這人名為庾行簡,乃袁文通府中長史。
袁文通笑了笑:“胡商蜂擁而來,並非壞事,隻需妥善管理,反倒於國、於民皆有利。”
說著,抬腳便往坊門走去。
庾行簡阻止道:“郎君千金之軀,怎可臨賤地?”
“不如往曲江池一遊,方才不失體麵。”
所謂南貧北富,東貴西賤,這西市遍布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乃是沾染銅臭的汙濁之地。
郎君貴為吳王之子,怎能與商戶賤籍為伍?
然而,袁文通毫不介意:“曲江池大多是吟風弄月,不知人間疾苦之人。”
“倒不如這西市,士農工商彙聚,可窺探出秦國公高楷幾分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