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睿不甘心道:“高楷詭計多端,最擅長四處出擊,讓人疲於奔命,再各個擊破。”
“又有奉宸司為爪牙,刺探軍情,掩蓋行跡。”
“恐怕難以將他堵截,擋在趙國之外。”
張釗胸有成竹:“依末將愚見,他必親率兵馬,經龍門,屯兵於柏壁,窺視正平城。”
“拿下正平城,便可直奔晉州。”
“兵法雲:致人而不致於人,他想讓我等疲於奔命,我等不妨將計就計,前往柏壁設伏,將他一網打儘。”
“好!”劉競成大笑一聲,“擒賊先擒王,此計甚妙!”
當下,召集三萬大軍,直奔絳州——至於陝、懷二州,和高楷麾下五道比起來,不值一提,丟了也不可惜。
何況,竇至德兵臨洛陽,王玄肅龜縮不出,隻能固守,毫無還手之力。
趙軍逶迤而行,忽一日,至聞喜縣東南三十裡,湯王山。
這裡是中條山南端最高峰,層巒疊嶂,風光秀麗。
劉競成心血來潮,至山頂湯王廟祭拜一番,希冀此行能滅秦興趙。
這時,聞喜縣令拱手道:“大王,絳州廣為流傳,湯王山北麓有得道高人隱居,其神通廣大,算儘天下事,無所不應。”
“大王何不延請高人出山輔佐,共謀大事?”
馮睿讚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既有高人在此,大王不可錯過。”
劉競成搖頭:“一統天下倚仗的是文德武功,而非法術神通。”
“況且,道士和尚既然破門出家,理當清修自守,何必貪戀紅塵,插手世間之事?”
聞喜縣令不甘心道:“大王,這高人道號希言,自稱散人,來自太行山道門大派,修為高深。”
“即便無意招攬,也可請他算一卦,占卜此戰吉凶。”
劉競成斷然否決:“既然希言,何必多說?”
他一向自恃文韜武略,熟讀儒家經典,信奉子不語怪力亂神,不喜道士和尚,以為其等蠱惑人心,為禍不淺。
自起兵以來,屢有高人投靠,他一律敬而遠之。
聞喜縣令無言以對。
張釗稱讚道:“大王真知灼見!”
若倚仗法術神通,便可進取天下,哪有武將立身之地?
待劉競成率軍離開,聞喜縣令歎道:“有負散人所托,某實在慚愧!”
話音剛落,一道道清氣憑空而落,逐漸彙聚成一個羽衣星冠的道人。
“貧道早有預料,你無需自責。”
這人正是希言散人。
他手持拂塵,暗思:劉競成文武雙全,為天下一大梟雄,氣運正盛。
本想投靠他,為我正陽派謀取一分功果。
卻不料此人自視甚高,藐視我道家弟子,不予一見。
如此一來,隻能另謀高就了。
他思緒電轉:秦國公高楷,氣運昌隆,蒸蒸日上,堪稱一方明主。
可惜,麾下已有仙都派、通明派弟子輔佐,並無容身之地。
以他原則,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斷然不願為人作配。
希言散人掐指一算,倏然望向北方:幽州有帝王之氣,升騰而起,應在一個趙字上。
觀其情形,並無道門清氣縈繞,正是投效良機!
念及此,他道一聲告辭,倏然化作清風散去。
徒留聞喜縣令一人,望著河北道山川,歎道:“大王固執己見,將希言散人拒之門外,殊為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