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立世子?”楊夫人神色一凜。
“秦公可曾答應?”
楊燁搖頭:“這些人還未上書,便迎來當頭一棒,誰還敢造次?”
“主上若答應了,何必讓我和蕭郎中考核百官?”
楊夫人若有所思:“如此說來,主上不欲立世子。”
“夫君,您可得勸諫一番。”
“不可!”楊燁斷然否決,“立世子之事,主上分明想乾綱獨斷,不讓他人插手。”
“前車之鑒在此,我怎能明知故犯?”
楊夫人百思不得其解:“夫君,秦公對穠哥兒,百般寵愛,這是前朝後宮皆知之事。”
“卻為何,不早立世子,反倒大動肝火?”
“自古以來,事關世子、儲君之位,皆是重中之重。”楊燁沉聲道,“哪個當權者,不反複思量?”
“何況,主上乃不世出的明主,必定不喜他人多加置喙。”
楊夫人歎道:“穠哥兒那孩子,聰明可愛,不光阿娘,我也喜歡得緊。”
“他又是嫡長子,立為世子乃天經地義的事,秦公為何猶豫不決?”
“慎言!”楊燁麵色一變,喝道,“隔牆有耳,不可妄加揣測!”
“你這後宅婦人都知曉的事,主上豈會不知?”
“隻是,主上春秋鼎盛,年不過二十五,無需早早立下世子。”
“可是……”楊夫人蹙眉,“眼下秦公惟有穠哥兒這一子,若不早定名位,待來日,豈不諸子相爭?”
楊燁搖頭:“穠哥兒既嫡又長,隻要不犯大錯,誰能和他相爭?”
“況且,宮中有皎兒這個秦王正妃,宮外有我楊家,豈會坐觀此事?”
楊夫人嗔怪道:“你這做舅父的,也不多操點心。”
“旁人都上書了,你倒是毫無動靜。”
楊燁歎道:“正因我是穠哥兒舅父,才不能上書。”
“否則,惹得主上不悅,便是因小失大。”
楊夫人領悟幾分,轉而問道:“這些舊臣,你打算怎麼處置?”
楊燁淡聲道:“與蕭公商議,秉公辦理即可。”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臨近年關,朝中也該辭舊迎新了。”
……
吐穀渾,伏俟城。
慕容承泰神色征忪:“這麼說來,高楷將封秦王了?”
“正是!”司馬德堪頷首,“秦國公坐擁七道,天下群雄皆難以望其項背,稱王乃順理成章之事。”
慕容承泰歎了口氣:“區區數年,他便縱橫捭闔,奪取神州半壁江山,實在叫人欽佩。”
“甚至,連突厥始羅可汗,與草原諸部,也一一敗在他手下。”
恒通道人附和:“依貧道愚見,縱觀天下,惟有突厥,吳王,才能與秦國公媲美。”
司馬德堪笑道:“隻可惜,突厥一分為二,勢力衰減。”
“吳王袁弘道受製於大周朝廷,遲遲難以稱帝。”
“卻比不上秦國公這般,麾下疆土皆是一州一縣打下來的,根基穩固,無內亂之憂。”
下首一名大將不悅道:“爾等為何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高楷雖據有七道,我吐穀渾豈會怕他?”
“大汗,不如派遣大軍,攻掠隴右道,再兵臨長安。”
“不可!”司馬德堪、恒通道人異口同聲。
“今非昔比,秦國公聲勢蒸蒸日上,我吐穀渾卻經數年戰亂,底蘊大減,怎能擅起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