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鴻漸哂笑一聲:“本官還未開口,你插什麼嘴?”
“王法是大王所定,豈容你一手遮天?”
周大吉連道不敢,眼中卻滿是怨毒之色。
崔鴻漸轉過頭:“你且起來。”
“你所說印刷術,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柳忠忙道,“小人不敢扯謊。”
“刺史若不信,小人可以展示一番。”
崔鴻漸見他信誓旦旦,心中信了七分,下令回返府衙,讓衙役們取來材料,由柳忠現場操作。
不多時,一頁《論語》學而篇躍然紙上,字跡清晰,排列工整,隱約泛著墨香。
崔鴻漸大喜過望:“快,六百裡加急,向大王報喜,印刷之術成了!”
這可是大功一件,大王知曉,必定欣喜。
“是!”傳訊兵卒快馬加鞭去了。
崔鴻漸感歎道:“柳忠,你可真是好運氣。”
此人研製出印刷術,依照大王吩咐,必有重賞,官職、財帛、田地,不過等閒。
柳忠忙道:“仰仗刺史教誨,小人不敢居功。”
崔鴻漸笑道:“你放心,該你的功勞,一分也不會少。”
“我已向大王稟報,此事由你完成,自當去長安領賞。”
他可不敢獨攬功勞,畢竟,大王一旦問起來,遲早露餡,那就自作聰明了。
柳忠難掩喜色,又頗為惶恐:“謝刺史,大王若知曉小人賤名,這,要去長安,怕是……”
“你可有何難處?”
“不敢欺瞞刺史,小人拙荊病重,實在不忍拋下她,一人去長安……”
崔鴻漸大手一揮:“這有何難?”
“來人,取我名刺,請孫神醫,去柳家診治。”
“一應花費,由我承擔。”
柳忠磕頭不迭:“謝刺史,刺史大恩,小人沒齒難忘!”
崔鴻漸請他起來,笑道:“日後,你我同朝為官,又是同鄉,可得互相提攜才是。”
柳忠受寵若驚,不知如何應對,隻能道謝不迭。
崔鴻漸暗歎:這一介匠人,就要發達了。以大王對印刷術的重視,他必得重用,說不定,可在長安為官。
想到這,崔鴻漸竟頗有些歆羨。畢竟,他都沒有體驗過京官的風光呢。
……
長安城,太極宮。
高楷聽聞稟報,又驚又喜:“這麼快便有人研發出印刷術了?”
“確有實用麼?”
唐檢忙道:“此事乃崔刺史親眼所見,想必千真萬確。”
“按照那刻工柳忠的說法,他這門印刷術,確有大用。”
“若有三人分工,可得三倍效力。”
“三倍?”高楷笑道,“這柳忠,倒是個人才。”
“傳我令,讓他來長安展示一番。”
“讓益州府衙提供路費,他妻兒也可帶來。”
“是!”唐檢點頭,忽又說起一事。
“大王,那周大吉,該如何處置?”
“將他家產充公,流放到黎州。”
“他那書肆,讓益州府衙接管,作為官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