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柳忠拿開刻刀,輕輕一吹,木屑簌簌落下,仿佛下了一場飛雪。
一個“罔”字映入眾人眼簾,筆畫橫平豎直,猶如尺子丈量過,與桑皮紙上字跡比例等同,分毫不差。
陽光裡,無數碎屑瘋狂飛舞,泛起溫潤木香。
高楷讚歎不已:“簡直神乎其技!”
王景略附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才是聖賢教誨。”
群臣紛紛點頭,一眾匠人更早已折服。
柳忠連連謙遜,又讓五十個小吏刷墨。
先把鬆煙、阿膠、冰片混合,做成墨錠,再用溫水化開。
高楷忍不住問道:“如此製墨,可有什麼講究?”
柳忠回言:“這是草民祖父傾儘一生鑽研得來,傳給草民父親,他再傳予草民。”
“用此法製墨,曆經百餘年時光,仍烏黑發亮,色澤不改。甚至留存更久,草民也不知其極致在何處。”
高楷若有所思,若能保存千年,到後世,這可是一件文物了。
緊接著,五十人用鬃毛刷蘸墨,輕輕刷在木板上。
柳忠一迭聲提醒:“開毛時,先將每一個字的輪廓,勾勒出來。”
“然後再勻色,填充內裡,使紋路豐滿、整齊。”
“最後補隙,每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個彎勾、一個小點,都要吃透墨汁,不能漏掉絲毫筆畫。”
“是!”眾人依照他叮囑,一絲不苟地刷墨。
五十個人足足耗費半個時辰,方才刷完。再一個字一個字地檢查數遍,確保無誤,最終成型。
高楷讚道:“此乃國之大工!”
柳忠拱手道:“大王,諸事具備,可以印刷了。”
高楷點頭:“開始吧。”
“是!”
寫工們把五十張空白桑皮紙,鋪在墨黑板麵上,嚴絲合縫。
隨後,五十個印工,同時拿起棕擦研磨,隨時間推移,字跡一點一點顯露出來。
半個時辰後,五十張書頁碼放在案頭,整整齊齊。
沈不韋歎為觀止:“這字跡如此清晰,即便和手抄相比,也不遑多讓。”
柳忠笑道:“按照草民估算,以往,抄一部正經,需要花費百日。”
“如今,用這木板印刷,隻需一日即可。”
“並且,采用卷軸裝,將單頁粘連成橫幅,末端加裝一個木軸。”
“展開時,猶如長卷,收納起來,又似細棍,比竹簡輕便百倍。”
狄長孫倒吸一口氣:“這印刷之術,竟如此神奇?”
滿堂文武個個驚愕萬分。
本以為這印刷術不過奇技淫巧,速度快上幾分也就罷了。
沒想到,竟能提升一百倍,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李光焰感慨:“末將幼年時,苦求一本兵法書籍而不可得。”
“幾經輾轉,才以高價,從縣中大族借來半卷,拚命抄錄,卻錯漏百出,一直引以為憾。”
“今日,有這印刷術,一旦普及七道,乃至神州,對天下百姓助益,不可估量。”
徐晏清附和:“不光兵法書籍,五經正本,以及諸多典籍、史書、詩集、甚至雜家之言,亦可大興。”
許晉歎道:“之前,末將聽大王所言,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隻以為是溢美之詞。”
“如今親眼所見,方才明白,這是中肯之言。”
“卻是臣等井底之蛙,眼界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