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略建言:“竇至德將諸州、縣兵馬調走,這正是我等良機。”
“可先把回洛倉拿下來,斷他糧草供應。”
洛陽城周邊,有兩座大型糧倉,一為回洛倉,二為興洛倉,一西一東,乃周朝所建,以供調用。
興洛倉位於廣通、永濟、通濟三渠交彙處,交通便利,鼎盛時儲糧一千萬石。
隻是,十多年來,遭受王玄肅、趙德操、竇至德,乃至徐智遠輪番掠奪,早已所剩無幾。
隻剩下回洛倉,尚有糧食儲存。
“這回洛倉在何處?”
“就在邙山南麓黃土塬上,洛河以北,西接瀍河、背靠通濟渠,距離洛陽城不遠。”
“據聞,倉中足有七百個窖,儲糧仍有六百多萬石。”
高楷吃了一驚:“竟有這麼多糧食?”
唐檢頷首:“奉宸司探知,竇至德派遣重兵把守,日日轉運糧食到洛陽。”
高楷當機立斷:“光焰,你率一萬兵馬,拿下回洛倉。”
“遵令!”
丟了回洛倉,對夏國來說,必是一個重大打擊。
許晉忽然開口:“大王,回洛倉雖然重要,但比起一個地方,卻有所不如!”
“哦?”高楷好奇,“你所言何地?”
“虎牢關!”許晉一字一句道。
“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極為險要。”
“奪取此關,可切斷懷、鄭二州援兵,同時,可防範徐智遠,一舉兩得。”
崔皓蹙眉:“徐智遠怎會相助竇至德?”
許晉笑道:“唇亡齒寒!”
“我等拿下都畿道之後,下一步,必取河南道。”
“徐智遠怎會坐觀此事?”
高楷讚同:“虎牢關險要,我當領兵去取。”
他轉而問道:“虎牢關守將是誰?”
唐檢回言:“竇至仁,此人是竇至德胞弟,獲封魯王,深受信任。”
“派斥候去探查,虎牢關有多少守卒,哪些將領,如何分兵。”
“是!”
……
李光焰領了軍令,率眾從慈澗出發,翻越邙山,來到河陽城外。
走過河陽橋,對岸便是回洛倉。
“回洛倉城由誰鎮守?”
“稟將軍,竇至德之子竇逍,奉命鎮守。”
“他有多少兵卒?”
“足有五千之眾。”
李光焰思忖片刻,沉聲道:“傳令,兵分兩路。”
“留一千人在此駐守,其餘人隨我溯流而下,去通濟渠下遊。”
親衛不解:“將軍這是何意?”
回洛倉就在對岸,和他們隻隔著一條瀍河,至多半個時辰即可抵達,為何舍近求遠,去通濟渠下遊?
李光焰道:“從河陽橋到興洛倉固然便利,但竇逍必會察覺,他有了防備,一味堅守,反倒難以攻下。”
“不如從下遊迂回,繞到興洛倉背後,趁機突襲。”
“出其不意之下,必能拿下此倉。”
眾人皆讚:“將軍深謀遠慮!”
李光焰肅然:“傳令下去,趁夜急行軍,注意隱蔽,切莫鬨出大動靜!”
“遵令!”
人銜枚、馬摘鈴,沿著通濟渠,一行人來到洛口,過了洛河,抵達鞏縣。
此地距離回洛倉不足五十裡,李光焰再度留下一千兵馬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