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晏清搖頭:“紫微宮如此恢宏,若就此燒毀,實在可惜。”
“譬如木材,仍可一用,何必毀於一旦?”
李光焰附和:“無需燒毀,將其拆除,亦未為不可。”
眾人意見不一,隻能把目光投向大王。
高楷沉吟片刻:“這座宮殿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是百姓所建,燒毀了太過可惜。”
“便把端門、應天門拆除,以示不可過奢。”
王景略讚同:“洛陽乃東都,大王將來定鼎天下,免不了巡視中原,駕臨此地。”
“倘若燒毀了,又得重建,豈不更加勞民傷財?”
眾人皆覺有理,紛紛稱是。
高楷笑道:“景略所言正合我意。”
“暫且將明堂、天堂封存,留待日後之用。”
“是!”
這時,唐檢前來稟報:“大王,白馬寺住持法嚴、少林寺住持曇均求見。”
崔皓不喜:“佛門中人最擅鑽營,左右逢源,四麵奉承。”
夏侯敬德冷哼:“我等攻打洛陽時,不見他們相助。”
“如今城破,來此做甚?”
“莫非想來邀功不成?”
封長卿麵色古怪:“恐怕正如夏侯將軍所料。”
“昔日,二位法師曾勸諫夏帝,獻城歸順,隻是並未成功。”
“竟有此事?”高楷好奇,“那就讓他們前來一見。”
“是!”
……
淮南道、金陵皇宮。
袁弘道歎息:“徐智遠、竇至德,這兩人竟如此不濟。”
“兩人聯手,不光未能擊敗高楷,竟雙雙殞命,社稷滅亡。”
“可悲、可歎!”
侍中陸歸蒙讚歎:“高楷兵鋒竟如此之盛,虎牢關之戰,斬殺徐智遠。”
“又攻破洛陽,使竇至德自儘。”
“可謂一戰殺二帝,簡直可怖!”
袁文通附和:“早知高楷能征善戰,卻不料,他竟接連覆滅鄭、夏二國。”
“放眼天下,有幾人是他對手?”
“不出意外,神州以北,將由高楷一統。”袁弘道喟然一歎。
袁文通不解:“父王既然料到此事,當初,為何不出兵,相助竇至德?”
“這與我吳國之策相悖。”袁弘道搖頭。
“先南後北,先拿下楚國,再北伐中原,方才萬無一失。”
“何況,竇至德並非良善之輩,縱然出兵幫他擊退高楷,也不過為人作嫁。”
“徐智遠不正是因此,丟了性命麼?”
袁文通皺眉:“父王,若相助竇至德,仍可讓他牽製高楷。”
“然而,到了今日,高楷一戰覆滅二帝,偌大的北方,將無一人可製,任由他馳騁。”
“將來,他必定揮師南下,這該如何應對?”
聽聞此言,袁弘道亦頗有悔意。
原以為竇至德尚能支撐一段時日,等他拿下江陵,再行北上。
誰能料到,區區數日,竇至德便身死族滅,讓他完全措手不及。
陸歸蒙見此,把話岔開。
“事已至此,多思無益。”
“高楷尚未拿下都畿道全境,也未平定河南道。一時半會,絕不會南下與我吳國爭鋒。”
“倒不如商議一番,如何拿下江陵,覆滅楚國。”
“此言在理!”袁弘道思忖片刻,“派人出使江陵,告知蕭憲。”
“若他願降,孤可封他為楚王、司徒,食邑五千戶。”
“並且,蕭氏後代永鎮山南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