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誌及阻止不及,隻得勸道:“大王,安、沔二州援兵前來,必然繞不開木蘭山,須得警惕高楷在山中設伏。”
“此外,城東龜背山,乃光州援兵必經之地,也需防備。”
袁文通頷首:“讓他們提高警惕,勿要輕敵冒進。”
“是!”
四州兵馬齊聚黃岡,想來,必能把高楷擋在城外,進退兩難。
想到這,他躊躇滿誌。
“報!”一員斥候驀然飛奔而來,“稟大王、刺史,秦軍前來攻城了。”
袁文通吃了一驚:“竟如此之快?”
援兵遠未抵達,這可如何應對?
文誌及沉聲道:“大王,若要守住黃岡,首重於北門與東門。”
“下官愚見,秦軍必先攻北門,須得增兵防守。”
袁文通忙不迭地點頭:“傳令,將所有守卒,都安排到北門。”
“且慢!”文誌及勸阻,“大王,不可聚兵於一處,以免高楷發覺破綻,以聲東擊西之計,突襲東門。”
袁文通猛然醒悟,忙道:“文刺史所言有理!”
“孤坐鎮北門,有勞文刺史率兵,守禦東門。”
“遵令!”文誌及連忙應下。
不多時,北門外,赤旗招展,煙塵漫天,秦軍果然來攻。
袁文通忍不住感歎,這位文刺史,著實料敵先機。
東門城樓,文誌及卻心有疑慮,秦軍一窩蜂攻打北門,東門外卻空無一人,其中必定有詐!
他轉念一想,莫非龜背山中有伏兵?
“讓斥候去山中探查一番,注意隱蔽。”
“是!”
袁文通心存傲氣,他可不會。畢竟,秦王高楷縱橫天下,未嘗一敗,怎是泛泛之輩?
稍微輕敵大意,都有可能身死族滅。
北門外,高楷遠望眾士卒攻城,卻心知不妙。
“讓趙喆退回來,不必在龜背山埋伏了。”
“這……”眾人麵麵相覷,皆一頭霧水。
不久前,大王剛派趙將軍去設伏,為何突然改弦更張?
章瓊思緒一轉:“大王之意,莫非此計暴露了?”
高楷微微頷首:“草莽之中亦然英雄輩出,是我們小瞧天下英才了。”
章瓊麵露羞慚:“微臣無能……”
高楷搖頭:“世事難料,豈能儘如人意,不必為此自責!”
“是!”
封長卿擰眉:“袁文通竟如此警覺?”
楊燁沉聲道:“不一定是他,或許,是那黃州刺史心生警惕。”
張建兆喝道:“大王,我軍人多勢眾,遠超城中守卒,何必用什麼計策。”
“隻需儘起兵馬,要不了幾日,此城必破。”
高楷微微點頭:“北門、東門,都派兵攻打一番,看看有什麼破綻。”
“遵令!”
楊燁倏然一笑:“袁文通妄圖以小城寡民,和我軍抗衡,實乃異想天開。”
“微臣預料,他必派人向鄰近諸州求援。”
高楷眸光一閃:“黃州毗鄰,有哪些州?”
唐檢忙道:“北有光州,西有安州、沔州,東有蘄州。”
封長卿笑道:“大王,北麵、西麵援兵若來,必然經過龜背山與木蘭山。”
“不如圍點打援,把三州兵馬一一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