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道上,衛尉寺卿褚登善率眾,樹青、黃、黑、赤、白五色旌旗。
左衛大將軍夏侯敬德領精銳士卒,持刀槍劍戟。
司農寺卿鄧驍領諸錄事,捧羽葆鼓吹、班劍、玉璧。
到太極殿外,高楷走下禦輿。太常寺卿周順德,領太樂令、鼓吹令載歌載舞。
大駕鹵簿儀仗叉手侍立,擊鼓警嚴。共一千八百五十八人,分二十四隊、列二百一十四行。
不多時,鼓聲稍歇,羽葆部奏《太和》,鐃吹部奏《破陣樂》,橫吹部奏《古明君》。
起《七德》、《九功》、《上元》三大舞。
樂舞聲中,高楷踏入太極殿,太樂令撞黃鍾之鐘,其音莊重肅穆。
殿中監吳弘基率尚舍奉禦,設禦幄於太極殿北壁之下,向南鋪禦座。
文武百官、諸道節度使、諸州刺史,鴻臚寺卿王羨之,領新羅、吐穀渾使者、眾蠻酋,國子監祭酒孔德齡率諸學子,分東西朝堂,叉手侍立。
侍中王景略版奉:“中嚴!”
待高楷進殿,一個個大禮參拜:“臣等拜見大王!”
高楷上丹陛,登禦座,坐北朝南,朗聲道:“免禮、平身!”
“謝大王!”
尚書右仆射楊燁,持象牙笏,牽著高景行出列,下跪道:“伏惟大王江山永固、社稷安寧。”
高景行穿著一身縮小版朝服,小臉緊繃,童音清脆:“祝父王萬壽無疆!”
高楷麵露笑意:“起來吧!”
宗正寺卿孫士廉出列,奏賀詞,群臣再拜。
隨後,中書令徐晏清,跪奏諸州、縣鎮表。太府寺卿安興仁,跪奏祥瑞,戶部尚書沈不韋,奏諸州貢品、禮部尚書竇儀,奏外使貢表。
司天監孫伯端跪奏雲物。
高楷一一頷首,免禮平身。這些都是事先排練好的禮節,並未出錯。
緊接著,吏部尚書裴季宣製書。
“惟天佑十七年三月三日,皇帝臣某,敢用元牡昭告於皇天後帝:生人以來,樹之司牧,眷命所屬,謂之大寶。
值鼎祚雲革,天祿將移,謳歌獄訟,聿來秦邸。
……
庶宗社之固,申錫無疆;天祿之期,永安勿替。布告億兆,鹹使知聞。”
話音剛落,東西朝堂文武百官、使者、學子,所有人儘皆下拜,行三跪九叩之禮。
“臣等拜見陛下!”
“伏惟大秦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不光太極殿中這些人,殿外尚有一眾宮娥、宦官,樂工、舞者、小吏,攏共數萬人齊聲呼喝,霎時間,聲震九霄。
隴右道、河西道、山南西道、劍南道、京畿道、河東道、河北道、都畿道、河南道、山南東道、黔中道、淮南道。
十二個道、二百餘州,各有白、青、紅、紫、金五色氣機升騰,如銀河落九天,齊齊彙入大鼎,蕩開萬裡層雲。
霎時間,祥雲萬道、瑞靄千條,隱現一尊天柱,其上通九霄、下連九幽,一條五爪金龍盤旋,龍口銜珠,珠上印著一個“秦”字。
這景象雖然隻出現一瞬,但殿內殿外、太極宮、皇城、長安外郭、京兆府,數十萬百姓、文臣武將、士農工商、諸國來客,皆看在眼中,不由深感敬畏,齊聲下拜。
“拜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