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不答反問:“我聽說,陳昂校勘《武德起居注》,不虛美、不隱惡,秉筆直書,頗有史家風範?”
徐晏清頷首:“此人性情耿直,不卑不亢。”
正如他所料,陳昂連他和王寅虎的麵子都不給,義正辭嚴,必能上達天聽,得陛下重視。
高楷笑道:“既如此,升他為著作郎,參與修撰周史。”
群臣皆是驚歎,區區兩個月,這陳昂便從九品小官,連升數級,可謂簡在帝心,前程似錦。
思忖片刻,高楷朗聲道:“晏清,你來擬一封製書。”
徐晏清忙道:“微臣洗耳恭聽!”
“司典序言,史官記事,考論得失,究儘變通,所以裁成義類,懲惡勸善,多識前古,貽鑒將來。
……
朕握圖馭宇,長世字民,方立典謨,永垂憲則。
侍中王景略、秘書監章瓊、著作郎陳昂,可修周史。
務加詳實,博采舊聞,義在不刊,書法無隱。”
高楷一邊說,徐晏清一邊奮筆疾書,不過片刻,一篇製書躍然紙上。
“王景略、章瓊,你二人監修周史,務必和陳昂一樣,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
“謹遵陛下旨意!”兩人肅然領命。
一眾文臣皆是歆羨,監修國史,這可是千古流芳之事,必能青史留名、垂範後人。
此事議定,周順德忽然拱手:“陛下,既修周史,應當引以為鑒。”
“前朝實亡於煬帝,蓋因他窮兵黷武、不恤民力、倒行逆施,以致天下烽煙四起,眾叛親離。”
“除此之外,他篤信佛教,奉大同寺住持為國師,大肆崇佛,修建寺廟,亦是亡國之因!”
高楷訝然,這位元從之臣,竟把周朝亡國這口黑鍋,扣在佛教身上。
“陛下,微臣愚見,如今大秦鼎立,繼承天命,理當吸取教訓,滅佛尊儒。”
一石激起千層浪!
宗教之爭,由來已久,雙方各執一詞,勢同水火。
周順德這儒家弟子,自然看不慣佛門,想要將其覆滅。
不過,朝中也有信佛者,登時不悅。
孫士廉直言:“周寺卿此言大謬!”
“佛門勸人向善,受曆代帝王尊崇,廣傳天下。雖有害群之馬,但終究是少數,怎能以偏概全?”
王羨之附和:“周寺卿此言太過偏激。”
“佛門傳入我中原,已逾千年,早已和我漢家文化融合,不可分割。”
“縱觀天下百姓,不知多少人信佛,怎能說滅就滅,鬨得人心惶惶?”
滅佛之事,有反對者,自然也有支持者,譬如孔德齡,這位孔家子弟,代表至聖先師慷慨陳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我輩追求。”
“聖人諄諄教誨,大丈夫立於世間,立功、立德、立言,這三大事才需孜孜以求。”
“而非消極避世,枯坐寺廟、誦念佛經,求什麼輪回轉世!”
“還請陛下乾綱獨斷,下旨滅佛。”
高楷不置可否,環顧眾人,朗聲道:“事關重大,諸位若有不同意見,大可暢所欲言,不必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