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鈴打響。
現在輪到家長們上課了。
陳小雅站在講台上,雙手虛按在講桌邊緣,她環視一圈台下坐得滿滿當當的家長,臉上掛著職業而溫和的微笑.
“各位家長好,歡迎各位今天百忙之中抽空來到廣八,我是八班的班主任陳小雅。”
稀稀拉拉的掌聲響起,很快就變得熱烈起來。
家長們都很給麵子,目光裡混雜著審視與期待。
“今天請大家來,主要就是為了G2文理分班的事。”
陳小雅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打開投影儀,幕布上立刻映出“文理分科說明會”幾個大字。
“文理分班,關乎的不僅是孩子未來兩年的學習,更直接影響到終考的成績和專業的選擇。
這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我們學校單方麵能決定的事,它需要我們三方——學生、家長、學校,共同參與。”
她的話音沉穩,不疾不徐,瞬間就將整個教室的氛圍帶入了幾分嚴肅。
“我知道,很多家長和同學都在糾結一個問題:興趣和天賦,到底哪個更重要?”
她停頓了一下,目光精準地捕捉到台下幾位家長臉上瞬間閃過的認同。
G2文理分班很重要,不僅僅是學生自己選擇,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也是為了避免出現一意孤行的情況出現。
“如果您的孩子,既有興趣,又有天賦,那恭喜您,不用糾結,讓孩子自己選。但更多的情況是,兩者並不能統一。”
陳小雅按動遙控器,PPT上出現兩列對比數據。
“比如,有位A同學非常喜歡物理,對物理現象充滿向往,這是好事。
但他的物理成績,從上學期到現在,始終在及格線徘徊。
相反,他的曆史和政治,幾乎每次都能拿到班級前列。”
她的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家長群中泛起一陣細微的騷動。
“我作為老師,會建議這位同學選文科。”
話音剛落,後排一個燙著大波浪的女人就舉起了手,不等陳小雅點名,便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聲音洪亮:
“陳老師,我不太同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我家孩子就是喜歡物理,我覺得分數低隻是暫時的,有興趣,就有動力,努努力肯定能趕上來!”
她一說完,旁邊立刻有幾位家長附和著點頭。
而陳小雅神色有些古怪,因為PPT上麵那個數據的A同學,就是這位家長的孩子。
不過職業素養讓陳小雅很快就重新掛上了微笑。
甚至朝那位家長讚許地點了點頭:
“這位家長說得很有道理,興趣確實是學習最大的內驅力。這一點,我完全讚同。”
那位大波浪發型的母親臉上露出一絲得意。
“但是!”
陳小雅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了些。
“我們麵對的是終考,是一場用分數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選拔。
考場上,沒人會問您的孩子興趣是什麼,閱卷老師隻看答題卡上的對錯。
熱情不能直接換算成分數,但分數,卻能決定他學什麼專業。”
也有家長站了起來說道。
“我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這就像我個人對短跑很有興趣,但我一百米最快也要二十秒。
如果我非要把所有希望都押注在參加奧運會上,我覺得也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