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_大唐孽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唐孽子 > 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

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1 / 2)

漢水作為長江最大的一個支流,將鄂州與襄州完美的串聯了起來。

而襄陽作為襄州的治所,繁華程度遠超後人了解。

在後世,襄陽在哪裡?

估計有不少人都是不知道的。

哪怕是知道的人,也沒有太把這座城市當回事。

畢竟,它的存在感有點太低了。

但是,放在大唐,襄陽卻是有數的繁華之地,襄陽縣更是上上縣。

可以說,襄州是跟揚州、洛州等大州一個級彆的存在。

當然,這跟襄陽離長安比較近,又有漢水直通關中和長江有莫大的關係。

“王爺,這襄陽城可是一點也不比揚州城小呢。”

站在船頭,武媚娘看著長不見底的城牆,不由得感歎了一句。

襄陽九裡郭,樓堞連雲樹。

按照白居易的詩作裡頭記載,襄陽城長寬大概有九裡,在古代,算是少有的大城了。

看過《神雕俠侶》的書友們對郭靖鎮守的襄陽城應該有所印象,這個襄陽城,就是武媚娘眼前的這座。

可想而知,襄陽城在古代的地位有多高。

“這襄陽作為山南道最繁華的城市,也是拱衛關中的一個重要關隘,城牆建設自然不凡。”

李寬也是第一次來襄陽,雖然心中也有點驚詫於它的雄偉,不過卻是很好的掩飾住了。

看來,自己把襄陽這一帶作為南洋水稻推廣之地,算是選對了。

為了能夠趕在程靜雯生娃之前回到長安,李寬在鄂州並沒有待太久就來到了最後一站襄陽。

如果一切順利,自己應該可以在七月份趕回長安城,再不濟也可以在中秋之前回到。

“王爺,這襄州是觀獅山書院的學員去的最多的一個州府,也是關中道移民數量最多的地方。這裡的南洋水稻種植應該麵積應該是最大的。”

武媚娘滿懷信心的跟著李寬下了船,踏上了襄陽的土地。

“襄陽離長安那麼近,應該沒有那麼多幺蛾子,我們先去襄陽縣裡麵住下吧。”

如此重鎮,大唐皇家錢莊和西北貿易在這裡都是有分號的,李寬自然不用跟襄陽縣令搶地盤住。

“這一路巡視了這麼多州府,我們基本上都沒有好好的遊玩,這一次,你不會又整天讓人在縣衙裡麵審理案子了吧?”

武媚娘嬌嗔的抱怨了一句。

她已經記不住自己到底審理了多少個案子了,整部大唐律,她都快能背下來了。

“嘿嘿,再審理幾個案子就行了,我們這叫善始善終,不能讓人家襄陽百姓覺得本王在區彆對待嘛。”

李寬想到自己係統中96/100的進度條,迫切的想要看看一百個案子的審理任務完成之後,係統會開放什麼新模塊出來。

“真的隻是幾個嗎?”

“當然,一隻手數完就不審了,讓襄陽縣令自己煩惱去。”

……

在襄陽縣城西邊,靠近汗水支流的一處村落,原本隻不過是幾十戶人的小村落。

自從去年底,關中道遷移了上千戶人家到襄州之後,這個村落就成了一個有著超過百戶人家的大村子。

石良和石文的落腳地就是這個叫做梧地村的地方。

“哥,這水稻已經開始抽穂了,下個月應該就可以收割了。按照去年楚王府的田地上種植的雙季稻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地應該也能趕上再種一季呢。”

石文看著地裡一望無際的稻苗,心中充滿了希望。

關中農戶願意南下種植南洋水稻的,朝廷準許你擁有一百畝永業田。

這一條規定,在襄陽得到了非常好的執行。

不過,由於這些地大部分都是需要自己去開荒,石良、石文兩兄弟忙活了兩三個月也沒有開辟好兩百畝的水田,所以第一季的水稻,實際上隻有六十多畝。

不過,陸陸續續的,他們還在不斷的開荒,等到明年下半年的時候,他們家的兩百畝地就算是開荒出來了。

其實種植六十多畝地,這也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當然,他們兩兄弟能夠種上這麼多的水稻,跟這個年代的耕作不夠精細也有關係的。

要不然,跟後世廣東福建那些丘陵地帶,一家隻種幾畝地的比起來,實在是差彆太大了。

石良:“五弟,楚王殿下說過的話,什麼時候有假?殿下既然向朝廷提議在襄州大規模的種植南洋水稻,這裡自然是適合種植兩季的。”

石文:“哥,你說今年水稻收割之後,我們要不要去買一個奴仆回來?要不然眼看著這麼多的良田不能儘快的變成稻田,我這心裡難受的緊啊。”

以前在長安的時候,石文最希望的就是自家能夠有幾十畝地,可惜這個願望一直沒有成真。

如今有機會加倍實現夢想,卻是因為自己忙不過來……

想一想都難受。

“可以啊,不管是倭奴還是胡人,關中都已經挺多人家在使用,這些人倒也還算老實。”

石良想了想,同意了石文的提議。

“哼,他們當然老實了。給我們唐人當奴仆,農忙時節,一天能吃三頓乾飯,聽說在倭國,一般的小地主也沒有這個待遇呢,他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石文自己也是前幾天才開始過上一天三頓的飯的日子。

可是想到現在連奴仆都有機會過上自己以前奮鬥多年沒有過上的日子,心裡麵莫名的有點不平衡。

這些奴仆,到時候要是不賣力乾活,看我不狠狠的教訓他們。

“我們家真要是有了兩百畝的永業田,全部種上南洋水稻,哪怕是一畝地隻有一百五十斤的出產,一年種植兩季,全年也有六萬斤的稻穀收成,剛開始還不用給朝廷繳納稅賦,不需幾年,我們家可就真的從農戶變成地主了呢。”

石良這麼一算,覺得有點恍惚,有點不敢相信啊。

什麼時候自己也翻身成為地主的候選人了?

石文:“楚王府的王管事果然沒有騙我們,從關中遷移到山南道,是我們這些佃戶實現階層跨越的最好機會啊。要是留在長安,雖然現在日子也很好過了,但是要像在襄陽這裡一樣,還是沒有那麼容易啊。”

“是啊,也不知道朝廷的這個政策什麼時候會停下來。我覺得我們得拜托觀獅山書院的哪位郎君幫我們寫封信,想辦法讓人帶回去,把親戚裡頭還有闖勁的幾家人都勸說過來。”

石良的這個想法,應該代表了襄陽縣很多關中移民的心思。

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襄州這裡並沒有安排突厥人遷移到這裡,留下的基本上都是關中農戶。

“這個主意好,我看朝廷不可能一直支持關中道的人移民江南,到時候要是取消了一百畝的永業田,隻剩下二十畝的話,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這些永業田,真要是拿去賣,至少也要幾百貫錢呢。”


最新小说: 那個不婚女怎麼找個好男人嫁了? 金陵有妖氣 規則怪談:不存在的都市傳說 山海疑雲 我在名柯當警部 塔防狂潮,我有無限裝備欄! 我在二戰當文豪 娘娘獨占帝心 酥心蜜意(美食) 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