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高句麗人是否甘心為我大唐用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安安分分的為我大唐所用即可!單純的將幾十萬高句麗人貶為奴仆,自然是不合適的;但是,我們可以同時將一些親近大唐的高句麗人,提升一些地位,給予一些特權。
比如那高句麗人宋堅和朱彪帶領的仆從軍,就可以樹立為榜樣,讓他們成為遼東道的高句麗人當中的勳貴,取代原本的那幫人。這些原本是普通百姓出生的勳貴,肯定很樂意見到以前高高在上的高句麗官員,成為他們的奴仆,也肯定不希望這些‘奴仆’,重新翻身做他們的主人。”
李寬會拋出這個石破天驚的觀點,自然也是有準備的。
“你的意思是讓高句麗人自己對立起來?我們大唐站在一邊來維持這平衡?”
一旁的房玄齡有點抓住了李寬的意思,但是又覺得單靠這些手段,似乎也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安全問題。
“房相,可以這麼理解。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僅如此。除了打一批、拉一批之外,我們還得分化一批。遼東不僅有高句麗人,還有室韋人、靺鞨人、契丹人、扶餘人,甚至還有一部分突厥人,我們可以直接給這些人分一個等級。
基本的思路是唐人作為第一等人,突厥人作為第二等人,室韋、靺鞨、契丹、扶餘等作為第三等人,高句麗作為第四等人。當然,這個等級不是完全固定的,隻要達到一定的條件,高句麗人也可以成為第一等人,室韋人也可降為第四等人。
不同等級的人員,在遼東享受的權利是不一樣的。一等的可以在遼東境內隨意流動,繳納最低的賦稅,並且一等跟四等之間的人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律法可以優先保護一等人的權利。而下等級的人員,如果做出有利於遼東安全的事情,作出有利於大唐發展的事情,則是可以順利晉升為上一個等級。
哪怕是低等級的人沒有做出什麼功勞,那麼隻要在十年內都沒有任何不良記錄,也可以考慮適當的提升一個等級……總之,就是要讓把遼東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秩序和規則全部打破,按照我們大唐給他們製定的生活方式來重新生活……”
這一次,李寬一口氣將自己“打一批、拉一批、分化一批”的觀點給說了出來。
短時間內,大唐是不可能向遼東移民太多的百姓的。
那麼為了吸引百姓主動的向遼東遷移,吸引更多的商家去遼東發展,同時讓遼東的高句麗人能夠受到壓製、又不至於失去生活的期待,那麼製定一套特殊的規則就很有必要了。
“陛下,末將覺得楚王殿下的這個提議可行!製造幾十萬的高句麗奴仆,可以直接解決原本高句麗的勳貴和官員,把高句麗殘留的影響力全部去處;最關鍵的是這幾十萬奴仆,可以給我大唐帶來大量的勞動力。
這次跟隨陛下出征的將士,有一半會留下來成立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要讓他們安心的在遼東待下來,最好就是讓他們在遼東成家立業。但凡是還沒有成親的將士,都可以獲得至少一名的高句麗年輕女子作為賞賜,同時還可以根據功勞、級彆獎勵一定數量的奴仆。
這麼一來,既解決了犒勞大軍的花費問題,又解決了生產建設兵團未來的穩定和人手用工的問題。到時候還可以讓大唐運輸集團協助將兵團將士的家屬運到遼東來,讓生產建設兵團徹底的跟遼東融為一體。”
牛進達聽到李寬說了這些,立馬就把它跟李寬剛剛提到的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事情結合到了一起。
作為將軍,他肯定是要及時的為屬下爭取一些應當的利益的。
“陛下,微臣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留下幾萬將士成立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然後直接將幾十萬的奴仆賞賜給這些將士,讓他們安心的在遼東道各地開荒、種地。說得的產出,一部分繳納給朝廷,一部分歸屬於他們自己。”
唐儉作為戶部尚書,聽到牛進達的話之後,立馬表示支持。
李世民禦駕親征,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勝利。
到時候,肯定是要有各種各樣的獎勵的。
這些天,他還在頭疼要怎麼安排將士們的獎勵物資、錢財呢。
眼下,如果綜合李寬和牛進達的建議,戶部需要考慮的獎勵物資,至少可以減少一半。
甚至搞得狠一點,直接讓李世民把八成的將士留在遼東,那麼戶部的壓力就更小了。
反正遼東道也是需要駐紮一些兵馬,遼東生產建設兵團,既是兵也是民,不需要戶部劃撥錢財去養著,還能額外的帶來賦稅和糧草。
何樂而不為?
至於高句麗人的死活,關他啥事?
“楚王殿下的這個建議,具備一定的可行性。陛下,微臣覺得可以後續再討論一下,細化一下各種規定和安排之後,再進行公布。”
房玄齡在一旁聽了,也覺得很是心動。
雖然按照李寬的這一套方案,似乎遼東道的統治方式變得更加落後了。
但是,倒退一步,有時候更能進步。
房玄齡不是那種死板的人。
“嗯,眾位愛卿的意見,朕都知道了。寬兒你還有什麼要說的,都一起說出來吧?”
李世民點了點頭,顯然也是認可了大家的說法。
“還有第三,那就是允許遼東道一等和二等百姓持有各種各樣的弓弩、刀劍;遼東道各個州縣要有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的學員過來負責預備役的建設。”李寬看到大家似乎有準備打斷自己說話了,立馬趕緊解釋了一下,“預備役其實就是預備役部隊。我認為將來它會是建設大唐,保衛大唐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可以在遼東道先推廣,以後再根據情況在整個大唐推廣。”
“遼東道的預備役部隊以現在正在軍隊裡服役的將士為骨乾,以預備役軍官、士兵為基礎,所有在遼東生活的一等和二等百姓,都必須接受預備役的訓練。當然,這個訓練要儘量的不影響農事。”
大唐的財政雖然有了很大的好轉。
但是要讓戶部養太多的現役部隊,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個道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很清楚。
如今李寬拋出這麼一個預備役方案,聽起來似乎比府兵製還要更好。
到時候遼東道有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又有預備役部隊,到時候隻要在烏骨城、國內城、新城和遼東城等關鍵幾個軍事重地駐紮少量的兵馬,就能穩住遼東的局麵。
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啊。
“此計甚妙!陛下,微臣完全同意楚王殿下的提議。”
戶部尚書唐儉首先站出來表示支持。
沒辦法,隻要能夠減少戶部負擔的方案,他這個戶部尚書都是支持的。
“三管齊下,再給遼東道製定一部特彆的律法,安全問題,還真是可以得到解決。說不定關內的其他百姓,看到遼東道的新局麵之後,還會主動的來到遼東討生活!”
長孫無忌雖然對李寬很不滿,但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也不會乾出螳臂當車的事情來。
相反的,他的內心立馬就想好了,要讓長孫家的煉鐵作坊趕緊到遼東來開始一個分號。
“微臣也覺得可行,不過為了長久之計,最好還是要讓遼東的所有百姓,都變成我大唐的子民。教育部如今在大規模的支持蒙學和小學的修建,微臣覺得教育部下一步的工作,可以放到遼東道來。不僅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將來需要蒙學、小學,各地的一等、二等百姓子弟,也需要有機會進入學堂學習,甚至是免費或者幾乎免費的學習機會。”
岑文本對李寬的提議做了一個補充。
而在岑文本的觸發下,唐儉這個“點頭黨”也主動的拋出了一個建議,“不僅教育要重點抓,醫館也要儘快的在遼東到修建起來,讓大家不再擔心生病了也沒有地方救治;同時也能讓原本那些化為之民感受到我大唐的精湛藝術,讓大唐更加認同大唐。”
“重點還是交通,要把幽州到遼東城的水泥路,還有遼東各主要城池之間的水泥道路儘快的修建起來,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遼東的發展問題,同時聯動的解決遼東的安全問題。”
這一次出征,牛進達對水泥道路的作用,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
從長安到幽州,都是一帆風順,行軍速度非常快。
但是除了幽州,特彆是出了營州之後,完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偶爾遇到下雨天的時候,那簡直就是要愁死。
“眾位愛卿的建議都很好,具體的建議你們回去都寫一本奏折上來,下一次再具體討論一下,然後儘快的對外公布。”
李世民臉上,也難得的在這麼多臣子麵前露出了笑容。
“解決了安全問題,那麼就要考慮州縣設置和官員的安排問題了。如今遼東共有十二個大城,就以這十二個大城為中心,設立州府,然後根據每個州府的情況,酌情再設置各縣。州縣的官員,朕準備先使用一半的唐人,還有一半投靠過來的高句麗人。等到局麵穩定下來之後,再根據需要來調整。具體的人選問題,眾位卿家有什麼推薦的,都可以提出來!”
李世民這話一出口,大家立馬就來了精神。
但凡是跟人事任命扯上關係的事情,不管是古今中外,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大家都是非常關注的。
“陛下,吏部已經安排了一百名年輕官員前往遼東城,禮部也提議明年春闈的時候,專門為遼東道錄取兩百名士子,剩下的官員,微臣覺得可以從大唐警察署和出征的有功將士當中選拔,還可以從長安城各個書院之中,直接招募一批胥吏,充實到遼東各個州縣之中。”
房玄齡作為尚書左仆射,自然是首先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而李寬作為這個提議的最大得利者,很是明智的選擇了當鴕鳥。
我不說話,我不說話!
我隻要低調的拿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