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吾很誠實,做過的事情,都承認了。
他確實說過,朱允炆更適合當儲君,即使朱允熥現在是皇太孫了,他也能坦然承認這個事實,沒必要遮遮掩掩。
隻不過,劉三吾在想,朱允熥是不是想找自己算賬了?
“應該不是吧!”
劉三吾又搖了搖頭,覺得朱允熥還不至於如此小肚雞腸。
如果真的想找他算賬,之前趙勉的事情,足夠他死十次不止。
劉三吾也不怕,想到什麼,便說什麼。
朱允熥笑道:“劉大人不怕我因此事,要對你做什麼?”
劉三吾搖頭道:“臣實話實說,問心無愧,並無不妥,何須怕了?”
好一個實話實說。
朱允熥對他,又高看了一眼,再問:“現在呢?你覺得,誰更合適當皇太孫?”
“若論年長,還是二皇孫。”
劉三吾沒有刻意奉承,依舊實話實說。
一個不怕死的樣子。
朱允熥當然不會那麼小肚雞腸,不至於因為這句話,要殺了劉三吾,又問:“若不論年長呢?”
“殿下!”
劉三吾解釋道:“當時陛下問臣誰能當儲君,臣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太子妃還在,二皇孫年長,又是太子妃長子,其實也是嫡子。”
“按照禮法,嫡長子繼承。”
“當時的二皇孫,是最符合禮法的。”
儘管朱允熥一直認為,自己的身份最正。
但也否認不了,當時的他,還要喊呂氏一聲母妃,呂氏是太子妃,被扶正了,朱允炆確實可以算是嫡子。
隻不過,他們的身份,依舊沒有朱允熥的正。
朱允熥才是大明,唯一的嫡孫。
“劉大人的話,其實沒錯。”
朱允熥讚同道:“禮法,若是按照禮法,我可能坐不上這個位置,不過我還是爭贏了,若不論禮法,劉大人認為,朱允炆還合不合適?”
“勉強合適。”
劉三吾道:“二皇孫雖有仁善之名,但實際上是軟弱、膽小怕事,將來一定會被文官要挾,當時臣支持他,隻是因為沒有第二個,更合適的人。”
那個時候的朱允熥,還是個平平無奇的皇孫。
沒有提劍上朝一事,誰也看不出朱允熥的能力。
後來提劍上朝,劉三吾依舊支持朱允炆,一是因為禮法,二是因為朱允熥的背後是武將。
劉三吾就算再怎麼正直,但也是個文官,不希望他們文官群體的利益,將來被武將給壓榨了。
至於朱允熞等,還是小屁孩,更不合適。
把這些心裡話,都說出來後,劉三吾又道:“二皇孫這樣的性格,是當不了皇帝,若是被文官要挾,手中無權,還是皇帝嗎?”
“說得好!”
朱允熥還是很欣賞,劉三吾這種什麼都敢說的性格。
也把朱允炆的弱點,說得很清楚了,那個廢物,真的不配坐上這個位置。
朱允熥又問:“劉大人的性格,是不會來找我示好,今天進來,所為何事?”
“臣想致仕。”
劉三吾躬身行了一禮:“臣在朝中,再無作為,趙勉一事,臣愧對朝廷,陛下不殺臣已經是恩賜,不能賴在朝中不走。”
居然是來辭職的?
以劉三吾的性格,確實不會刻意討好。
但是辭職不乾,讓朱允熥感到意外。
“我剛剛監國,劉大人就要來辭職,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