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報紙,表明了皇太孫的態度。
同時借用言論,支持商稅改革,把那些反對的聲音打壓下去。
雖然普通百姓的言論,算不上什麼,但人多起來,又能完全不一樣。
另外,有部分人,還是喜歡名聲的。
外麵的人都在罵他們,名聲很快就要被罵臭了,這也是有些人,無法接受的。
利用言論,逆轉目前的形勢。
淩漢不得不感歎,朱允熥對言論的利用,用得特彆好。
“皇太孫殿下是要把商稅改到底了。”
劉三吾跟隨淩漢出來,一起看看外麵的百姓,麵對商稅的改革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一開始,百姓們還不覺得有什麼。
但隨著報紙的刊登,風向全部倒向一邊。
“淩大人覺得,應不應該改?”
劉三吾問道。
淩漢肯定道:“當然應該改,也必須要改,隻要經商,就要交稅,不論皇親國戚,還是朝廷勳貴,一視同仁。”
在他看來,這是必須要有的。
如果不交稅,朝廷何來的錢?
如果不改,那些勳貴豈不是把大明的稅收視若無物,他們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戶部到底是朝廷的戶部,還是那些勳貴皇親的戶部?
“隻怕改了開頭,下麵可能還會不斷的改,不僅僅是商稅。”
劉三吾皺起眉頭。
此時的他,正在看著關於天下大公那一版的文章。
寫這篇文章的是方孝孺,相關的思想宣傳已經開始了,方孝孺確實有能力,寫出來的文章也很不錯,沒有用文言文,通篇白話文。
這是朱允熥的要求,能讓更多百姓都看得懂。
白話文對讀書人而言,是不夠高端,但寫出來的文章,道理還是很深的。
劉三吾在其中看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他覺得皇太孫殿下,要改的肯定不會隻有商稅,說不定還會全麵的改,未來會改成什麼樣,他也不知道。
“未來的大明,可能要變天了。”
劉三吾覺得皇太孫殿下,膽子很大。
比現在的陛下,還要大。
想法也更多。
淩漢好像也早就知道了什麼,沒所謂道:“那就一起改,有些事情,不改是不行的,不過是進行不下去,我倒是支持殿下改到底。”
他經曆過元末亂世,看過民不聊生。
對於很多事情,他還是讚同的,不因為家族利益,而要反對。
反而覺得,家族利益,遠不如國家利益。
有國才有家。
國在家之前。
劉三吾搖頭道:“淩大人的想法,我佩服。”
他們說著,在街道上走過。
沒有人在意,大家都隻把他們當作兩個普通的人。
但如今的言論,又在不斷變化之中,持續的發酵,一切都朝著對改革的好處轉變中。
——
操控整個言論的朱允熥,今天一早就離開皇宮,先去陶誌學那邊看看,避一避風頭。
看看他們改進的火藥,做得怎麼樣。
朱允熥又給他們提供新的方向,讓他們進一步研究,唯一的可惜是,暫時還沒有錢投入製造火器,隻好繼續等吳忠他們回來。
看完了陶誌學的成績,朱允熥再到紡織工廠內。
那些傷殘老兵,都在工廠內,努力地生產織布,心裡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回報皇太孫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