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稅、交罰款,拿錢贖人的,越來越多。
商稅的勢,被報紙造起來了,外麵讚同商稅的人越來越多,皇親國戚承擔的罵名也就更多了。
淮西勳貴牽頭,首先去交稅。
皇親國戚,還有那些豪紳、官員等,不得不跟隨交稅,否則他們承擔的罵名將會越來越重。
被關起來的人,更不用想可以放出去,朱高熾堅決貫徹,看不到錢就不放人的原則。
大家現在知道,這筆錢不能不給,那就給吧!
要不然,以後彆想再經商了。
商稅的改革,還在繼續推動,地方的稅課司官員,逐步更換,再也不用對戶部負責,而是直接對朱允熥負責,權力構成不一樣了。
他們做的事情,也隨之不同。
繼續引起了不少討論,震驚的人還是不少。
朱高熾知道自己要承擔的壓力,未來可能更重,心裡對朱允熥罵罵咧咧。
朱允熥現在完全不管那麼多,全部交給朱高熾執行,知道他們贖人了,這件事的麻煩逐漸淡化,終於回文華閣繼續看奏章,再也沒有人要來煩著他。
“又是關於商稅的奏章?”
朱允熥看到通政司新送來的奏章,依舊把和商稅相關的,放在最上麵。
但這一次很有意思。
他們不再反對商稅,而是全部承認商稅,大讚朱允熥此舉特彆好,和之前的態度截然相反,再看上麵的日期,這種奏章的出現,是在報紙刊登之後,陸續有人遞交上來。
“轉變得還是挺快的!”
朱允熥翻看了一會,放在上麵的,幾乎都是這種奏章。
無一例外。
“前不久一起反對,現在大力支持,朝中文官,變臉比變什麼都快,牆頭草也不過如此。”朱允熥心裡在想。
怪不得老朱那麼不喜歡,那些當官的人,朱允熥終於也能體會到,他們有多無恥了。
不過沒所謂,他們還是能用的。
把這些看完了,朱允熥繼續編寫教材,還有未來的科學大計。
一直到了傍晚,把所有事情處理完畢,再到乾清宮轉兩圈。
“來了?”
朱元璋問道:“你那些商稅,都處理好了?”
朱允熥說道:“處理好了,一切儘在孫兒掌握之中,報紙刊登出來後,今天那些姑姑們都來給錢了,皇爺爺可知道,這一次收上來了多少錢?”
來乾清宮之前,朱允熥就收到了,朱高熾統計的,應天府範圍內補交的稅項總額。
他也被這個數字,給驚訝到了。
朱元璋好奇地問:“多少?”
朱允熥笑道:“八百多萬兩,這還是應天府範圍內的,江南地區商業更為發達,能收上來的商稅絕對遠不止這個數,其他地區儘管沒有應天府好,但未來全麵收上來,累積起來的數字,一定不會少。”
“什麼?”
朱元璋聽了猛地站起來,問道:“八百多萬兩,還隻是一個應天府?”
也不怪朱元璋如此震驚,要知道洪武二十六年,朝廷田賦收入為三千多萬石糧食,折算為白銀就是兩千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