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在古代,實在太重要了。
朱元璋還親身經曆過,元末那一段饑荒歲月,沒有誰比他更清楚糧食的重要性。
他得到錦衣衛的消息,在西洋、大海很遠的地方,有一種叫做拔塔塔的東西,即使貧地都能畝產四五石之多。
老朱的心,按耐不住要激動起來。
不敢相信,真有如此高產的作物。
如果真的有那麼高產,在大明肥沃的土地上種植,隨便都能有畝產七八石,天下間再也沒有餓死的百姓了。
這可是活人無數的糧食。
問及紅薯,朱元璋的眼眸裡有光。
那是希望的光芒,希望都是真的。
錦衣衛也把朱允熥,改名了紅薯的消息,帶回來了。
“回皇爺爺,真的!”
朱允熥點頭道:“孫兒把紅薯帶回來了,再從李景隆那裡拿了一塊地,先讓張文保種植試一試,是與不是看幾個月後的結果即可。”
“好,做得好!”
朱元璋肯定道:“咱要告訴李景隆,這種紅薯,咱親自來種,親自找張文保學習怎麼種植,如果真的能成功,咱封張文保為番禺侯!”
朱允熥還沒提出要封侯,他就主動同意了。
如此高產的糧食,若是能種植出來,張文保當得起這個侯爵,也不會有人敢反對。
朱元璋語重心長道:“允熥你生在宮中,沒體會過餓死人的痛苦,沒真切看到過糧食有多重要。”
朱允熥說道:“孫兒是沒體會過,但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所以才把張文保帶回來,以後有了紅薯,大明百姓,再也不會挨餓了。”
朱元璋甚是欣慰,滿足道:“你能這樣想,咱把大明江山交給你,也能放心多了!在海外的世界,居然真的有那麼高產的糧食,看來你出海的想法是對的,咱固步自封了。”
朱允熥搖頭道:“皇爺爺不是固步自封,隻是和孫兒的想法,不太一樣。”
老朱應該問的,至此也問得差不多。
最重要的,還是紅薯。
隻要能種植出來,紅薯還可以改變大明。
朱允熥離開乾清宮之前,朱元璋讓他傳李景隆進來,好好商量怎麼種植紅薯,甚至還想見一見張文保。
回京的路上,朱允熥把張文保,交給李景隆接待,負責張文保在京的一切。
等到李景隆進來,朱允熥先離開了。
回去東宮,看一看姐姐妹妹們。
這段時間裡麵,他還是挺想她們。
朱允熥回來了,但還不能放鬆。
老朱說要親自學習怎麼種植紅薯,這就說明接下來所有政務,將要回到自己手上。
又需要,忙個不停了。
剛回來沒多久,解縉他們就進來,彙報最近錢莊、商稅和大明日報的情況。
還好沒什麼大的問題,一切都在朱允熥規劃的軌道上,正常發展,就算有問題了,他們也有能力適當調整。
朱允熥把抄家翁家得來的,剩下那些財物,全部交給他們拿去變現,再送去給陶誌學他們做科研、造船,或者用來養海軍。
翁家那些豪族,富得流油。
抄家一次,直接賺翻了。
朱允熥把這些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再關注海上的情況,發現倭國還沒來。
不過三十艘戰船,確實在朱壽那裡。
朱允熥讓朱壽繼續擴招海軍,儘可能用上那些船,到時候還要和倭國乾一架。
回來的事情,終於處理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