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地的屋子,早已建成了。
李景隆那麼拍馬屁,必須要第一時間把屋子建好,讓朱元璋可以隨時住進來。
他們暫時住在屋內,再聽張文保把那些黑人種紅薯的事情,完完整整說了一次,好保證紅薯的產量真的有那麼高。
張文保道:“當時草民看到他們挖紅薯,不到一畝的地,能挖出四五石之多,那些紅薯吃不完,可以存儲起來,還能做成紅薯粉。”
他回憶著當時看到的情況,道:“那些粉,我試過了,可以用來做麵條,也能用來做粉絲,同樣能包餃子等,儘管沒有我們現在用的好,但也不會太差,最主要是量多。”
一句量多,勝過一切。
隻要量多,就能填飽肚子。
好不好吃是其次,能不能吃飽,在古代才是重點。
追求好吃是大戶人家的事情,百姓們要求的是不挨餓,這樣聽起來很卑微,但又是很多百姓的實際情況。
沐春感歎道:“如果是真的,紅薯絕對是好東西!”
朱元璋道:“咱才會如此重視,當年若是咱還有一口飽飯吃,也不會加入紅巾軍。”
回憶起曾經的艱苦歲月,老朱還是感慨良多。
當年大家一起反了蒙古人,其一原因就是吃不飽。
“當年臣的父親,全靠陛下給一口飽飯吃。”
沐春也回憶往事,道:“父親為回報陛下一飯之恩,沐家願意世代為陛下做任何事情。”
提起沐英,朱元璋同樣是感慨的。
“當年,養大沐英的,是咱妹子。”
朱元璋說道:“咱在前麵打仗,她在後麵撫養你們,可惜妹子人好但活得不長久。”
朱允熥忙道:“皇爺爺,奶奶在天上好得很,沒有病痛,又不會挨餓,父王和大哥都在陪著奶奶呢!”
“你說得對。”
朱元璋實在太想馬皇後。
當然了,也想朱標和朱雄英。
可惜他們都不在了。
朱元璋又道:“彆說這些傷心的事情,等咱的第一批紅薯種出來,首先送去雲南給你嘗試種植,糧食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沐春道:“多謝陛下,皇太孫殿下推廣紅薯,功德無量啊!”
類似的話,他們不是第一次說了。
朱元璋還是喜歡聽的。
他殺的人太多了,不希望會有孽報,落在自己兒孫身上。
如果朱允熥真的功德無量,那是最好的。
他們在紅薯地又走了好久,朱元璋把沐春留下,一起留在紅薯地裡,再把朱允熥趕回去處理政務。
這樣出來一走,就是一個上午過去。
朱元璋也怕朱允熥未來越來越懶,把政務荒廢了。
這樣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
回到宮內,朱允熥又做完了一些事情。
也不知道陶誌學他們,能否把迫擊炮做出來,如果能做,朱允熥想要讓沐春把東南亞都打下來,徹底納入大明的版圖內。
那一片地方,留給他們,就是浪費。
大明親自控製,才能把中南半島的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
從外麵回來後,又過了兩天。
姚廣孝今天進宮,給朱允熥彙報一件事。
“臣近段時間,經常進出國子監。”
“國子監生確實大多都沉浸聖人之道,但又並非所有人,都沉迷儒學,也有部分人對數學深感興趣。”
“臣通過數學,認識了幾個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