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會試,終於結束了。
其他地方各地的考試,隨之落下帷幕,地方的具體情況,後續會陸續地送到金陵彙報,不過會試的結果,張紞第一時間送上來。
張紞把具體情況,都彙報了一遍,再躬身說道:“殿下,全部好了。”
朱允熥點頭道:“很好,你們去評卷吧!”
張紞猶豫著,還是想進一步確定,問道:“前不久,楊大人對臣說……”
朱允熥說道:“我授意的,你還有其他嗎?”
聽到真的是朱允熥授意,張紞心頭暗喜。
隻以為朱允熥是真的,要拉攏他們這些南方官員,能得到這個答複,張紞再無問題,躬身道:“臣明白了。”
朱允熥說道:“既然明白,便下去吧!”
等到張紞走了,楊士奇再進來。
“殿下,是不是順利了?”
“順利得很。”
朱允熥笑道:“剛才張紞還來找我求證,接下來看他們的表演即可。”
楊士奇說道:“真的想看看,他們能把這件事,鬨得有多大!”
也不需要多大,隻要大到,可以達到南北分榜的要求,那就足夠了。
朱允熥說道:“你去關注一下,一個叫做景清的讀書人,我覺得此人不錯。”
如無意外的話,這一年科舉裡麵,景清應該是唯一的北方進士,這一屆的北方讀書人,錄用率特彆低。
到了下一屆,連一個都沒有。
這樣才會爆發南北分榜,但朱允熥現在是把這件事給提前出現了。
這個景清,在靖難之後,堅持擁護朱允炆,被朱棣殺了,也是個忠心的人,未來可以用。
如果有意外,景清可能還會被張紞他們打壓,但不知道會被壓到什麼程度。
楊士奇不知道為何,要關注這個景清,但他不會考慮太多,領了命令就去乾活。
——
張紞回到禮部,信心滿滿道:“諸位,真的,殿下點頭承認了!”
此言一出,他們同時大喜。
練子寧問道:“殿下親口承認了?”
張紞點頭道:“親口承認的。”
翰林學士盧原質說道:“我們這樣做,會不會不妥了?”
他也是這次,監考考官之一。
同時也會參與評卷。
刑部主事金公允,也是這次的評卷,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道:“殿下點頭同意,默許我們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殿下想得到我們的承認,就得付出點什麼。”
翰林學士徐季常讚同道:“北人的水平,真的遠不如我們南人,就算一個北人都沒有,其實也是正常的,對吧?”
道理確實如此。
他們的心裡其實都認為,北方讀書人遠不如他們南方,是一個基本事實。
就算正常考試,不需要朱允熥的暗示,北方讀書人,也考不過他們南方讀書人,隻要這樣想一想,好像一切都是正常的。
“解大人來了。”
有人說道。
眾人回頭看去,隻見解縉走了進來,笑道:“諸位是不是已經在安排和商量,應該怎麼評卷了?”
解縉是江西人,在他們看來,也是自己人了。
還是朱允熥安排進來的自己人,看到解縉來的時候,他們感覺上親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