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族下麵,田地絕對不少。
另外,他們是當官的,有功名在身,家裡也是豪紳地主,本能地認為,必須要有特權。
要不然,他們讀書當官,為的是什麼?
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一定要和普通人有所區彆,享有特權,才能顯得他們讀書、功名的作用。
這就是階級了。
他們都是上層階級,和普通百姓的階級對比,特權是最明顯的區分。
讀書除了當官,就是為了擺脫自身的階級,晉升到更高層次,享有上層階級能有的一切。
這是自古以來,固有的規矩。
自古至今,所有王朝,都是這樣做的。
以前那些世家門閥,更是如此。
在不破壞他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們也很樂意為民。
但破壞了,他們第一個不樂意。
劉三吾說道:“其實你們在這裡,想再多也沒用。”
李煥文問道:“劉大人為何這樣說?”
劉三吾說道:“今年的紅薯,又是大豐收,已經證實過,即使貧地的產量也不低,將來紅薯大量出現,你們擁有再多的田地,又如何呢?”
穀賤傷農。
其實也傷他們。
當糧食不再值錢,田地的價值,似乎也沒有那麼大。
聽了劉三吾,直戳重點的一句話。
在場的官員,全部沉默了。
這是血淋淋的事實。
除非他們可以反抗紅薯的推廣,但誰敢反抗,誰就要人頭落地。
紅薯是目前朝廷的重點項目之一。
就算他們反抗,但種子已經傳出去了。
普通百姓,不一定會反抗。
隻要有人種,就會大量出現。
這件事計較起來,好像是無解的。
他們再也討論不起來,一個紅薯,秒殺一切。
——
當天晚上。
朱元璋就知道了,那些官員在李煥文家裡,發生的事情,以及對話的內容
由此可見錦衣衛的滲透,能有多厲害。
很多事情,不是不想查,而是看錦衣衛,想不想上報回去。
得到了他們對話的內容,朱元璋冷笑了。
“他們當官的,想的首先還是自己。”
“不過劉三吾說得很對,未來有紅薯了,他們掙紮,還有用嗎?”
朱元璋心裡暗想,幸好紅薯來得及時。
他再看今年紅薯收成的奏章,不管是朝廷種植的,還是推廣出去,給普通百姓種植的數據,都是特彆好看。
對紅薯的食用開發,以及深加工的產品,出現的越來越多了。
其中做成紅薯粉,是最常見的方法。
朱元璋忽然覺得,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的推廣,阻力似乎不是太大了,但一定還會有阻力。
比如丈量田地一事,就沒有那麼容易進行。
畢竟按照田畝收稅,一定有人會隱瞞田地的數量,達到少交稅的目的。
朱元璋自言自語道:“還是等允熥回來,再考慮這件事,允熥一定有辦法的。”
這些想法,最開始就是朱允熥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