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楊士奇的話,深感讚同。
一兩百年之後,大明會怎麼樣,他看不到了,當然是希望大明可以一直強大下去。
但維持著現在大明北邊的穩定,這一點無比重要。
楊士奇又道:“殿下這個方法,是臣認為,唯一好的方法,按照臣的想法,一是強勢駐軍去駐守草原,再以胡治胡,二是打下來就算了,放任不管。”
朱元璋說道:“草原那麼大,強勢駐軍,以胡治胡,未必管得來,如果放任不管,那些韃子還有卷土重來的可能。”
楊士奇讚同道:“是啊!但殿下這般分化,是最好的結果。”
朱元璋說道:“你幫咱,把這個傳下去,理番衙門隸屬禮部,告訴朝中所有官員,另外衙門什麼時候建設起來,等允熥回來再說。”
楊士奇躬身道:“臣,領命。”
再然後,他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先下去了。
朱元璋再看朱允熥讓人帶回來的書信,喜上眉梢。
“這孩子,天生當皇帝的料。”
他心裡感到慶幸,那天朱允熥願意站出來,表現自身的能力。
否則他就要錯過了,這麼好的孫兒。
朱允炆過於軟弱,真的不適合當皇帝。
就連心態,都不太行。
朝中很快,又傳出一個消息。
朱允熥要成立理番衙門。
這個新的衙門,專門處理番邦事務。
目前首要的,是處理北邊打下來的草原。
暫時隸屬禮部。
大獲全勝,把北元打殘的捷報剛回來,現在又有理番衙門的消息,讓朝中的官員,為此驚歎不已。
有人在佩服,朱允熥的厲害。
也有人在擔心,現在朱允熥還有軍功,開拓疆域,功勞如此之高,皇太孫的地位牢固得很,怎麼辦呢?
有部分官員,其實還是奢望,可以扳倒朱允熥。
然後扶持朱允熞。
作為朱允炆的平替。
他們隻想要那種,可以被自己拿捏的皇帝,而不是像朱元璋那樣,特彆強勢,可以鎮壓所有官員的皇帝。
朱允熥毫無疑問,就是朱元璋這一類型的。
但是有人看到,理番衙門的詳細後,又對朱允熥無話可說。
這位皇太孫的能力,確實是很強的。
比起朱允炆,強太多了。
如果把朱允炆,放在朱允熥的位置上,絕對做不到這些。
能當儲君,不是沒有理由的。
最近朝廷熱議的事情,全部和北邊草原相關。
如何取得大勝,如何收複草原等。
報紙上刊登的頭條,基本都是關於草原上的戰事,朱允熥他們殺韃子,殺得越厲害,大明的百姓越放心。
普通百姓還是很擔心,草原上的敵人,會有卷土重來的時候。
第二天早上。
大明日報刊登,也把理番衙門,一起刊登在報紙上。
這樣基本算是,把衙門確定下來。
姚廣孝拿到了這一份報紙,看著上麵的內容,不斷地點頭道:“殿下的這個方法,確實很好,太好了。”
不過他放下報紙,往身邊一看。
身邊沒有其他人能和自己討論,隻有一個朱高燧在這裡,研究著數學問題。
朱高燧早就從北平,回了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