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拿地,確實是個好的方法。
天下土地,都是朝廷的,但不代表是朱允熥自己的。
如果朱允熥要征用哪些田地,還是要對田地所有者進行賠償,才可以拿到手,並非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姚廣孝說道:“說到以身作則,殿下其實還可以,再通過勳貴,從常家、藍家他們開始。”
朱允熥說道:“從他們開始,無異於從他們身上割肉,那些武夫最重視的,就是自身的利益了。”
姚廣孝解釋道:“殿下忘了嗎?之前商稅一事,讓武勳配合,是損失了利益,但又給他們彌補部分利益,把他們的利益轉移出海,他們現在不是樂嗬嗬的?”
這樣聽來,似乎也合理。
有了武勳開頭,朱允熥再以身作則。
那麼那些文官,還能安心地坐得住嗎?
文官淡定不了,會主動同意,再收拾地方的地主,將會容易很多。
但想是容易,實行起來,肯定沒有如此順利。
姚廣孝繼續說道:“先把利益轉移,讓他們看到好處,未來再想辦法收回來,其實並不難。”
解縉說道:“利益不是憑空出現,出海的利益,他們已經得到了,還能如何轉移?”
姚廣孝似乎早就想好了,道:“遼東,那些木材、山貨等,就是一筆巨大的利益,另外臣聽說,殿下的理番衙門,還要在北邊打通貿易,也是個巨大的利益。”
理番衙門和貿易一事,其實已經傳開了。
姚廣孝能知道,這是很正常的。
彆看北邊鳥不拉屎,比較貧寒,但發展起來,保證能獲利不少。
朱允熥沒想到,姚廣孝還把主意打到這上麵,道:“但是和武勳聯手,轉移的利益,得從暗中進行,否則就是不公。”
姚廣孝讚同道:“沒錯!”
“其實臣還有一點,不知道該說不該說。”
他又道。
朱允熥說道:“大師大膽地說,就算說錯了也無妨。”
姚廣孝就不妨,大膽了些,道:“現在北元的危機,算是沒有了,那麼北邊的藩王,作用可能不是很大。”
此言一出,朱允熥眉頭一挑。
最北邊藩王的作用,就是邊防。
但沒有了北元的威脅,表明可以降低邊防力度。
就算不會削藩,但也要削弱藩王的實力,一旦削弱了,可以空出很多田地。
這些田地,大有作為。
朱允熥忙道:“大師,這個不要再提了。”
他好不容易,能得到那些皇叔們支持,好幾個皇叔還是剛就藩,絕對不能對他們動刀。
削藩確實是未來大勢所趨,就算朱標還活著,也一定會削,但絕對不是現在。
這件事,急不得,徐徐圖之。
他不是朱允炆那個廢物。
姚廣孝躬身道:“殿下還是仁慈了。”
解縉也被姚廣孝的想法,給嚇了一跳,但聽到藩王,他也有一個想法,道:“讓藩王,也給殿下納稅,和武勳一樣。”
有了藩王和武勳帶動,絕對能解決大部分麻煩,他們都是大明朝廷頂尖的群體。
但怎麼能讓藩王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