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幾百年後,交通那麼便利。
也有的是人家,不願意把女兒遠嫁,最後留在本市,一般不會跨省。
“我們大明,很多普通人當中,親戚朋友關係,最常見的是姻親。”
“你曹國公都不願意,把女兒遠嫁,普通百姓更不願意,一般在本縣範圍內,或者遠的,都在本府。”
“親戚朋友往來,基本集中在一個府。”
“比較遠的,也是跨過一個布政司。”
“當然還是有例外的,比如商人遠行,或者外出當官等,但這些的數量,一般不會太多。”
“在同一個府範圍內,進行郵遞,虧損一般不會太嚴重,對吧?”
朱允熥說道。
李景隆認為,這個分析還是合理的。
他們這些勳貴,最多的聯係,就是和老家的,但很久都不聯係一次。
普通的聯係,基本集中在應天府範圍內的書信往來。
再遠,也遠不到哪裡去。
古代的交通、通訊有著局限性,就預示著大部分百姓的交往,不會太過遙遠。
按照這個思路分析,李景隆覺得很對,躬身道:“還是殿下考慮周全。”
朱允熥又道:“郵局收到書信,不會第一時間送出去,我初步計劃,五天一次集中把信件送出,唯有加急的才是當天送。”
李景隆這就懂了,趕緊說道:“這樣做,就能壓低成本。”
朱允熥點頭道:“沒錯,加急可以加錢,不是加急,我們一張郵票的錢,比起外麵私底下找人送信,便宜太多了,百姓們肯定願意,以時間來換取省錢,集中五天送一次,能節省很多成本。”
李景隆又拍馬屁道:“殿下真厲害,這要給臣,臣就算想破頭,都不一定能想到。”
朱允熥無視他的馬屁,又道:“還有寄送物件的,隻允許五斤以內,同樣貼郵票,但還需要加收重量費,一斤加十文,不足一斤按一斤計算。”
李景隆快速想了想,又道:“這也比外麵的,便宜太多了。”
如果請外麵的人,幫忙托運物件,是以兩來計算的。
“殿下所想的,都是為了民生。”
李景隆再佩服地,故意高聲說道。
繼續把馬屁,拍到底。
無論朱允熥說的是什麼,在他看來都是對的,也都是合理的。
朱允熥無奈道:“行了,你彆拍馬屁了,去兵部找鐵鉉,就說這是我的安排。”
驛站這些,歸兵部管。
現在的兵部尚書,就是鐵鉉,他是朱允熥的人。
“你兼任車駕清吏司,負責水驛站、驛站等。”
“地方的驛傳道、驛丞、驛書,全部歸你管。”
“你有事就找鐵鉉,鐵鉉解決不了的,你們一起來找我。”
“第一筆撥款,等你接管車駕清吏司後,我再給你,初步九十萬兩,用完了不夠,你提申請,我再批。”
“有沒有信心?”
朱允熥再往李景隆看去。
李景隆跪下磕頭道:“請殿下放心,臣一定能把大明郵局做好,保證不會讓殿下失望。”
朱允熥微微點頭道:“好了,你先下去,對了,柳六。”
他拿起一份,大明郵局的計劃書。
上麵寫清楚了,郵局應該如何做,怎麼布局,未來的發展等方麵的內容,是朱允熥熬了好久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