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字伯約,號天水麒麟兒。
天水郡冀縣人,父親是天水功曹薑冏。
諸葛亮北伐時,薑維遭到天水太守馬遵猜忌,最終投降諸葛亮。
諸葛亮死後,薑維憑一己之力,扛起了蜀漢北伐旗幟,與曹魏後期名將鄧艾、郭淮、陳泰等數次交手,互有勝負。
劉禪投降後,讓薑維去涪城向鐘會投降。
薑維察覺到鐘會的野心,打算利用他對付司馬昭,匡扶漢室,但最終無力回天。
在發出“吾計不成,乃天意也”的不甘怒吼後,薑維自刎。
彆的朝代,都以帝王結束而結束,唯獨蜀漢,是以薑維結束而結束。
但從三國末期到東晉的中前期,史學家們對薑維的評價都是兩極分化的。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就很看不起薑維。
在《三國誌·薑維傳》中,評價薑維是粗有文武,立誌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殞斃。
翻譯過來就是,薑維文武天賦皆平庸,但好大喜功,最終眾叛親離,身死道消。
但負責給三國誌作注解的裴鬆之,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鹹以薑維投厝無所、是以貶削,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
“如薑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意思是,蜀漢這些舊臣,因為薑維是從曹魏投降過來的,就不斷的貶低他,實在是有違春秋以及儒家的道德標準的。
裴鬆之高度讚揚了薑維的人品操守,稱其為“一時之儀表”。
而薑維風評的逆轉,來源於《華陽國誌》這本書的問世。
因為在這本書中,記載了一封薑維寫給劉禪的密信。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
這封密信的問世,從根源上扭轉了薑維的風評。
明末三國演義的著名批注者毛宗剛父子,給了薑維一副對聯,算是給薑維的一生,作出了最後的評價。
“諸葛未亡尤是漢,薑維不死尚為劉。”
……
以上這些,都是史書給予薑維的評價。
劉諶本人對薑維的評價,就很簡單了。
這是一個水晶爆炸了都還在操作的男人。
至於對薑維的印象,劉諶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畫麵,就是老版三國演義中,薑維與趙子龍相遇時候的場景。
“老將軍,可知天水將伯約。”
那時候的薑維,滿足了劉諶對於少年將軍的所有美好幻想。
而現如今,真實的薑維出現在自己眼前,劉諶心中無比感慨。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也已經垂垂老矣。
“臣薑維【廖化、趙統、張微】,參見陛下。”
“董將軍身受重傷,不能前來,還望陛下恕罪。”
劉諶翻身下馬,快步上前,攙扶起薑維。
“伯約快起。”
“你們也起來。”
薑維正欲說話,劉諶擺手打斷。
“伯約,朕很餓,很累。先給朕弄點東西吃,然後讓朕睡一覺。”
“有什麼事情,等朕吃飽睡足後再說。”
薑維吩咐讓廚房弄飯。
劉諶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了梓潼縣的縣衙。
廚娘很快就弄來了一桌不算豐盛,但絕對管飽的飯食。
劉諶也不顧什麼帝王形象,坐下來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