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這一幕,趙野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全身的力氣都像是被抽走了一樣,渾身早已被冷汗濕透!
這場激烈的戰鬥從中午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
黃河西岸的金軍在完顏昌的指揮下,不顧自身傷亡,拚死突圍。
最終,隻有四五千名金軍成功地掩護著完顏宗望沿著黃河向西逃竄!
而黃河東岸的金軍則遭受了更為慘重的損失,
原本上萬名精銳的金國鐵騎,經過這場激戰之後,
最後隻剩下寥寥千餘人,在金兀術的帶領下艱難地衝出了重圍!
黃巾軍多是步兵,且已經同樣到了強弩之末!
因此邵俊並沒有下令追擊逃跑的金軍,而是命令士卒開始打掃戰場。
這場慘烈的戰鬥,金軍戰死的人數多達兩萬餘人,其中大部分都被洶湧的黃河水所吞沒。
此外,還有數名後來在金國聲名赫赫的大將,也都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不過,黃巾軍的損失同樣不小,
原本出征時拉出來的七萬大軍,經過這場惡戰之後,隻剩下了不到四萬!
儘管如此,邵俊對於這個結果還是相當滿意的。
因為通過這場生死較量,這近四萬黃巾軍已經經曆了血與火的洗禮,
相信他們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一支真正能夠征戰沙場的部隊!
這正是邵俊組建這支黃巾軍的初衷所在,
邵俊深知不能什麼仗都讓係統士卒去打,需要培養訓練出一支獨屬於這一時空的王牌軍隊。
邵俊果斷地命令大軍撤回大名府進行休整,以恢複士氣和戰鬥力。
與此同時,
邵俊召喚出兩萬五軍營的精銳士卒,派遣他們駐守在黃河東岸,嚴密防守敵軍殺個回馬槍。
時間來到靖康元年十一月初,
大宋朝廷收到了北道都總管趙野的報捷奏疏。
這份奏書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趙野在奏疏中所描述的內容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大宋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
彈劾趙野欺君罔上的奏章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地堆滿了趙桓的龍案,仿佛要將趙桓淹沒。
儘管朝堂上有許多官員曾經收受了趙野的好處,
但在如此驚人的消息麵前,他們也都不敢輕易站出來為趙野辯解。
畢竟,這可是涉及到欺君之罪,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
就在趙桓準備下旨降罪趙野的時候,前線卻陸續傳回了一係列的軍情,這些軍情竟然與趙野的奏疏所言完全相符!
這一事實讓滿朝官員都驚愕不已,原本對趙野的指責聲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打臉,趙桓也不禁感到十分尷尬。
他意識到自己險些誤判了形勢,匆忙之間將原本的治罪旨意改成了嘉獎的旨意,對作戰有功的將士大加封賞。
不僅如此,
趙桓還下令將這一消息廣泛傳播天下,以振奮宋軍的士氣。
畢竟,如此輝煌的戰績對於處於困境中的大宋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自金軍伐宋以來,宋軍還從未取得過如此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