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闍母見勢不妙,向邵俊猛撲過來,想要陣斬邵俊。
邵俊毫不畏懼,手中的霸王槍如閃電般刺出。
隻一個回合,一向以勇猛著稱的完顏闍母便被一槍刺穿喉嚨,當場斃命。
其餘的金軍見主將已死,更是驚恐萬分,沒多久便紛紛被宋軍斬殺殆儘。
至此,金軍的第二次伐宋之戰徹底宣告失敗。
大宋國內殘餘的金軍已經成不了氣候,再也無法對宋朝構成威脅。
邵俊命令衛青和霍去病分彆率領一軍北上,繼續擴大戰果。
衛青率領一軍自太原出發,北上攻打武州、朔州等地;
霍去病則率領另一軍自壽陽出發,攻打沂州、代州、應州等地。
由於金軍主力南下,這些城池的防守力量被大量抽調,變得十分空虛。
宋軍如入無人之境,很容易便將這些城池一一攻克。
大宋心心念念的燕雲十六州,已有數州之地被成功收複!
這一消息猶如一道驚雷,在大宋朝廷中引發了軒然大波。
滿朝文武官員震驚不已,
表麵上,官員們紛紛恭賀趙桓新帝登基便已開疆擴土。
然而,在這一片阿諛奉承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場暗潮湧動的權力鬥爭。
這些官員們暗地裡相互串聯,準備聯手打壓此次對戰金軍的有功將領。
儘管金軍大軍的入侵最終被擊退,但大宋軍隊私自調兵、與金軍作戰的行為,卻讓滿朝文臣們無法容忍。
他們深知武將勢力的膨脹可能會對文官集團的地位構成威脅,絕不能坐視武將們坐大,淩駕於他們之上。
於是,一封封彈劾大宋邊軍將領的奏章便堆砌在趙桓的案頭。
這些奏章措辭嚴厲,指責邊軍將領們異地用兵、擅自行動。
其中,更有主和派的官員上奏稱,金軍此次南下雖然未能得逞,但並未傷及根本。
金軍素來善戰,相信用不了多久便會組織起下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此外,這些奏章還強調朝廷必須儘快召集各路將領回京述職,
收回他們的軍權,以防地方將領趁機擴張勢力,形成唐末軍閥割據的局麵。
畢竟,曆史的教訓曆曆在目,絕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明顯,
這些宋朝將領此次竟敢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擅自出兵,那麼下一次他們就有可能完全無視朝廷的調令!
更有一些主和派的官員直言,朝廷應該趁著這次大勝的機會與金國展開和談,
並要求金國履行海上之盟的約定——歸還燕雲十六州!
企圖在談判桌上收回燕雲十六州!
趙桓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動,他暗自思忖:
如果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收複燕雲十六州,那將再好不過。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彰顯大宋的國威,還能避免戰爭帶來的損失和傷亡。
想到這裡,趙桓立刻決定召集朝堂上的重臣們前來商議此事。
唐恪、吳敏、張邦昌、胡唐等人接到皇帝的傳喚後,自然不敢怠慢,紛紛趕來朝堂。
當他們聽到趙桓提出的與金國和談並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想法時,這些人都表示讚同。
畢竟,這件事情的背後本來就是他們在暗中推動的,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靖康二年二月初,
各地宋軍將領剛領兵返回駐地不久,
一道道朝廷的嘉獎聖旨便分彆下發到了各路大宋將領的手中,
對他們在戰爭中的英勇表現給予了高度表彰,
對於將領擅自用兵則是隻字不提。
同時,聖旨中還特彆要求各地有功將領即刻前往京師述職,接受朝廷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