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地站在了大宋朝廷的一方。
更令人震驚的是,大宋早已廢除的殿前都點檢一職竟然被恢複,而這一要職竟然由邵俊來擔任!
要知道,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前,就是擔任這一官職。
趙匡胤登基後,為了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便永久性地廢除了這個職位。
然而,如今這個職位卻又重新出現,而且落在了邵俊的頭上,這無疑是對他權力的極大肯定。
有了這個官職,邵俊便可以統轄殿前皇城所有的禁軍,成為實際上的京城軍事統帥。
雖然如今大宋的京師禁軍已經名存實亡,
但隻要這個名頭還在,邵俊在權力上就能夠淩駕於樞密院和三衙之上,實現對軍隊的絕對控製,完全不受文官的節製。
聖旨宣讀完畢,現場一片死寂。
宣旨的官員感受到了這群重臣官員們的敵意,心中不禁有些發怵。
他下意識地後退一步,躲在了隨行的錦衣衛大漢身後,似乎這樣就能稍微安全一些。
早已經按捺不住的大宋官員們情緒異常激動,他們麵紅耳赤,唾沫橫飛,仿佛一群被激怒的蜂群。
有人對聖旨的內容表示深深的懷疑,強烈要求麵見趙桓,以證實這道聖旨的真實性。
而另一些官員則認為,當今陛下很可能是被反賊所脅迫,才會下達這樣的聖旨。
他們主張應該立即迎立太子趙湛繼位,以穩定朝綱。
在這群激動的官員中,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的何粟表現得最為激烈。
靖康年間,何粟擔任大宋宰相,麵對金兵的強大壓力,他雖然表麵上主戰,但實際上卻拿不出有效的退敵策略。
他輕信金人,對議和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導致北宋朝廷在議和中陷入被動,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因此,他被後世視為導致北宋滅亡的庸臣之一。
此時的何粟,對聖旨中的“朝有奸佞,興兵已清君側”這句話格外敏感。
他深知自己作為當今大宋宰輔之一,這旨意中的奸佞名單裡肯定少不了他的名字。
如果不設法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那麼他接下來的下場恐怕會非常淒慘。
“官家現在何處?老臣要麵見官家!”
何粟的聲音在文德殿中回蕩,他的身後緊跟著一群小弟,也都跟著叫嚷起來,
聲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將這屋頂都給掀翻了一般。
這突如其來的喧鬨讓文德殿中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原本安靜的宮殿此刻變得嘈雜不堪。
宣旨的兩位官員被這陣仗嚇了一跳,他們麵麵相覷,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這時,李若璉站了出來,
他麵沉似水,一步一步地走到眾人麵前,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有力。
他的身上滿含殺氣,讓人不敢直視。
“汝是何人?”
李若璉的聲音不大,卻在這喧鬨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
他的目光落在何粟身上,那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死人一般,冰冷而無情。
何粟見狀,心中不禁有些不悅。
他沒想到在這裡竟然會有人敢對他如此無禮,而且還是一個身戴利刃的武夫。
他冷哼一聲,扭過頭去,根本不屑於回答李若璉的問題。
然而,何粟的沉默並沒有讓場麵安靜下來。
他身後的一名小弟見狀,立刻挺身而出,充當起了何粟的嘴替。
“大膽!此乃宰輔何粟大人,爾等是何人?竟敢攜帶利刃進文德殿!”
這名小弟的聲音尖銳而刺耳,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李若璉的質問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