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在收複南陽郡之後,丹水、析縣相繼投降了叛軍,
如今叛軍已經攻克了胡陽、酈縣,
在掃除了後顧之憂後,叛軍正快速向武關逼近。
武關作為關中東南方向的重要關隘,如今守軍卻不足三千,
麵對來勢洶洶的數萬叛軍,武關的形勢岌岌可危,請求朝廷派遣援軍前往武關支援。!
朝堂上官員頓時大驚失色,如今北方的諸侯聯軍還沒有消滅,
南麵又有叛軍打到武關了,如何不讓人感到驚慌無措!
邵俊心裡很清楚,這支正準備從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的軍隊,極有可能就是由劉邦所率領的一支楚軍偏師!
楚懷王曾與眾諸侯立下盟約——先入關中者為王。
然而,當時的劉邦麾下僅有區區數千人馬,力量可謂相當薄弱。
因此,楚懷王讓劉邦率領這支偏師,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吸引秦軍的注意力,從而減輕正麵戰場上的壓力。
畢竟,在所有人看來,以劉邦如此有限的兵力,要想打入鹹陽幾乎是天方夜譚!
然而,劉邦卻偏偏是那種“所有人都不看好我,可偏偏我最爭氣”的典型人物。
他在行軍途中,不斷收攏那些原本隸屬於陳勝、項梁的潰散士兵,
短短時間內,成功聚集了數萬人馬!
不僅如此,劉邦起兵之後,更是巧妙地選擇了尾隨項羽的主力部隊,
他的大軍始終保持在項羽軍的側翼,與項羽的距離不超過五十裡。
這樣一來,劉邦的軍隊不僅可以借助項羽軍的聲勢來為自己提供掩護,還能獲得大量寶貴的時間來整頓軍隊、訓練士兵。
在項羽渡過黃河,即將與秦軍主力決戰的關鍵時刻,
劉邦率領他的軍隊如同一匹餓狼一般,迅速向西挺進。
劉邦的戰略非常靈活,采取了一種有棗沒棗打一棒子的戰術,
遇到防守較弱的城池時,就會毫不猶豫地發動攻擊,將其攻占,洗劫一空,甚至縱容麾下屠城;
而當他遇到抵抗激烈的硬骨頭時,便會果斷撤退,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就這樣,劉邦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勢力,武裝麾下的步卒,
他的軍隊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所到之處,許多城池為避免被屠城,於是紛紛選擇投降。
當劉邦的軍隊行進到陳留郡時,一個名叫酈食其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酈食其號稱“高陽酒徒”,他對劉邦禮賢下士的做法非常讚賞,認為這樣的領袖才值得追隨。
於是,他通過劉邦麾下騎兵的推薦,成功地見到了劉邦,
酈食其見到劉邦後,極力勸說其攻打陳留。
他詳細分析了陳留的戰略地位和城中的兵力情況,
並分析隻要劉邦能夠攻下陳留,就能夠獲得大量的糧草和軍械,為後續的西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邦對酈食其的建議深以為然,
於是他決定讓酈食其充當說客和內應,前往陳留城中策反守軍。
酈食其欣然領命,
在酈食其的助力下,劉邦輕而易舉地拿下了陳留,獲得了大量的糧草和軍械,武裝了上萬人的大軍,
這使得劉邦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了入主關中的資本。
此後,酈食其更是一路勸降秦朝的官吏和守軍,其中就包括南陽郡守。
這些投降的官員為劉邦的西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節省了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