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舟現場唱的版本,本質上就是罵街,字麵意思。
而現在推出的版本,因為節奏、降調、編曲處理,卻是一些不一樣的故事。
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一個沉默的父親,一個絕望的母親,一個隻能在回憶中看到自己背影的青年。
三段式遞進。
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這種搖滾,他在能聽懂他的人耳中是經典歌曲,而在路人耳中,完全無感。
所以這麼多音樂編輯好奇這首歌為什麼會被拿來推廣。
新音樂公司的音樂編輯們不知道。
此時,有一家公司的人,比他們還在乎《殺死那個常山人》的數據。
新世界,楊虹坐鎮辦公區。
周圍全是音樂編輯,數據分析師,音樂製作人和公司文員。
“快一點!隻有十分鐘時間實時對照計算!”
在王希雅誓要把《殺死那個常山人》推廣到熱歌榜第一後。
韓舟敏銳的發現,自己踏足資本領域的契機,終於來了。
拍電影?拍電視劇?寫經典歌曲?
這些工作,都不足以讓韓舟踏足資本領域,哪怕是拍攝高票房電影。
前世,《戰狼2》之後,3在哪裡?
《大聖歸來》之後,《大聖歸來2》在哪裡?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哪吒2》在哪裡?
《唐探》拍到第三部,被罵成狗屎,導演加投資人可以說是家破人未亡。
前世,吳演員舍命一搏,拍出了《戰狼2》後,直接飛升到演員頂峰,但也僅僅隻是這樣罷了。
在這之後,京圈著名大佬,私下告訴吳演員,彆拍《戰狼3》,你怎麼拍,都賺不到錢。
吳演員一開始不理解,後來,又有另一位京圈大佬告訴他,不要拍《戰狼3》。
為什麼?
因為,有人會砸鍋。
倒不是因為害怕高質量影片會讓影迷口味變叼,而無法接受粗製濫造。
而是因為市場大盤就在這裡,如果你成就了一個係列片,年年出一部,彆人還玩兒什麼?
一旦形成這種情況,那就有意思了。
電影圈,一年六百億的市場,各種稅收計算出來,差不多是兩百億左右。
剩下四百億屬於可分配的純利潤,院線要拿兩百億。
剩下兩百億,各家電影公司分配。
如果一家公司,每年都能穩定入賬至少十幾二十億的票房,豈不是你一家人獨吞了百分之十以上的純利潤?
而且,還不是數量砸出來的,是一部電影這麼多?
這時候,伱的對手就不是同檔期的其他電影了。
而是市麵上所有的電影公司。
於是,吳演員果斷放棄了拍攝戰狼3,轉而去拍點不可能高票房的東西。
人生的恐怖就在於,你想要出名時,求不來。
你不想出名時,名聲追著你跑。
吳演員選了一個幾乎可以說是新人導演拍攝的小眾題材,一個男主片酬隻有幾萬,片酬最高都不過二十萬的電影,進行客串。
看到這個劇組實在太慘了,吳演員答應不要片酬出演。反正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度過幾年低調期。
哪知道這個劇組實在實在太慘了,導演還問吳演員投資。
吳演員一想,大家不是看我賺了這麼多錢眼紅嗎?我虧他幾千萬出去,讓大家笑一笑,這事兒就過去了。
於是,他拿出六千萬給這位幾乎沒什麼作品的新人導演:“拿去造吧。”
後來,這部電影拍出來,名叫做《流浪地球》。
票房直衝全國影史前三。
吳演員整個人裂開。
這係列擺在這兒,你說第二部《流浪地球2》你拍不拍吧?你現在出名了,主旋律電影找你當主角,你敢不敢拒絕?
這就導致,全國影史前十的電影,除了群像和動漫電影外,他一個人做主角的電影占了一半,而且還全都是排在前一半的。
他本人一個人作為主演的票房,直衝三百億。
而排在他後麵的高票房演員,就算是用小角色就算出演來湊數,也就能有幾個人湊出一百億。
這就純純變成出頭鳥了。
在這個過程中,那叫一個全網黑。
但,這並不是吳演員的本意,誰知道一個道具還要去隔壁劇組蹭的劇組拍出來的電影,能特麼也殺進全國曆史票房前三啊?
這誰頂得住?
兩次風口和主旋律轉悠過來,躲都躲不開,彆說他本人實力不錯,就算是沒實力的,這麼連續撞上風口,也早就飛上天了。
韓舟很清楚裡麵的門道。
所以,韓舟從入行時,決定拍攝的是《lo樹先生》,而不是鄉土片中最賺錢也最容易挨整的《隱入煙塵》,所以後麵選的是可以養名但是賺錢方麵表現不會特彆亮眼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入行第一部電視劇選的是《天下第一》而不是《仙劍奇俠傳》。
要知道,前者需要大量成名的優秀演員才能演,而後者可以把一堆新人演員捧成一二線當紅演員!
如今,韓舟身上背著白雪影帝的名頭,拿了兩個最佳影片,一個最佳導演,也沒有人認為韓舟如何如何,隻認為這是個新人。
在不確定自己可以抵禦風險之前,韓舟,要隱藏自己。
等到確定有了一飛衝天,不會被人半道斬斷的機會,才真正的站出來!
而韓舟知道,新世界騰飛,要足夠和京圈、滬圈、港台圈那些大公司在一個擂台上對抗,要等一個時代變遷的機會。
那就是,愛豆時代。
很多路人看不起愛豆,但不妨礙搞這個真的賺錢!
前世華國,愛豆的運作是非常標準化的流程。
簡單地說,頭幾年,愛豆把自己賣給公司,公司利用各種手段瘋狂壓製愛豆的發展。
沒錯,不是捧,是壓製!
要捧愛豆的是粉絲,粉絲要花比普通明星多很多倍的資金,才能把自己選定的愛豆碰到一個很紅的位置上,而這個過程中,公司瘋狂從粉絲這兒賺錢。
一直到粉絲把這個愛豆捧的已經沒法立愛豆人設時,一切宣告結束。
這個愛豆渡劫飛升,成為了明星。
或者因為失控,被公司處理掉。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愛豆會得罪非常多的人,也會引發路人群體的大規模反感,最終成為明星,也會是個紅黑明星,而不是正常的大明星。
因為公司沒考慮這個人成為明星後怎麼辦,而是靠他成為大明星前,去賺錢。
韓舟自己當然不會走這條路。
但韓舟現在走的路,其實一直在為自己運作愛豆偶像,探路!
醒一醒,世界上沒有才華戰勝資本這一說。
而是,才華加資本,提高了盈利效益,擊敗了另外一股資本。
為什麼當初王希雅不讓韓舟加入她的公司?
王希雅對這個太熟悉了。
天樂,不缺天才,不缺才華。
天樂,不缺資本。
韓舟進入天樂,隻會造成大規模內耗。
王希雅不求韓舟加入天樂,而是以合作夥伴的形式給與幫助,反而讓韓舟有巨大的空間。
這就好像,一個橘子內部,某一瓣兒橘子,長得再大,也隻是一瓣兒橘子。
而另一枚橘子,擁有無限可能。
韓舟等了很久了,本來以為接下來要自己砸錢去摸索清楚培養愛豆的最後一環。
沒想到,王希雅借口魔都電影節的事情,幫韓舟出錢,完成了這一環。
要知道,新歌榜一個月這種事情,在前世2020年前後,要砸進去上億才能運作!
楊虹看著數據:“新星榜第一,推廣效率百分之四,需要十五萬登頂。”
“新歌榜第一,推廣效率百分之八,需要三十萬登頂。”
新歌榜比新星榜競爭大得多,因為成名明星也要競爭新歌榜,但不競爭新星榜。
“搖滾榜第十,需要二十五萬。”
“搖滾榜第三,需要三十三萬。”
“搖滾榜第一,需要七十四萬,推廣效率百分之十四。”
“熱歌榜第一百,需要五十八萬。推廣效率百分之十二。”
“熱歌榜第三十,需要七十萬,推廣效率百分之十三。”
“熱歌榜第十,需要兩百萬,推廣效率百分之二十四。”
“熱歌榜第九……熱歌榜第八……”
“熱歌榜第一,需要三百八十五萬,推廣效率百分之四十八。”
《殺死那個常山人》,晚上十二點零三分,第一次刷新。
空降,熱歌榜首!
在表麵榜單上,是看不到這個過程的,隻是每兩小時刷新一次,以及新用戶第一次進入榜單實時刷新才能看到歌曲晉升過程。
普通歌迷隻能看到這首歌直接在刷新時間後突兀的出現在榜首。
而在韓舟自己歌手賬號後台,能看到數據。
對應新音樂官方發過來的推廣計劃和對手歌曲的實時數據。
楊虹帶領三十個人的團隊,花了一整晚上,把這首歌從上線到登頂榜首,花了多少錢,全部計算了出來。
楊虹之前沒怎麼帶過歌手,對這個業務不熟練,完全按照韓舟的指示在記錄計算數據。
得出數據後,楊虹有點驚訝。
一個歌手,如果是一線歌手,發新專輯時,無論如何也要至少三首歌登頂過至少一天的熱歌榜榜首吧?
畢竟不是幾年前了,那時候神仙打架,前十就可以拿出來大吹特吹了。
現在必須登頂第一,才有意義。
也就是說,一線歌手發新專輯,光是推廣費用,就要足足一千萬!!
當然了,其中某些成本,不是現金成本。
楊虹轉頭拿出了韓舟發過來的計劃書。
整個人眼前一黑。
公司計算得出的結果是,新星榜第一,推廣效率百分之四,需要十五萬登頂。
而韓舟的計劃書中,粉絲要把一個偶像推到新星榜前十,需要聚攏二十萬資金!
把一個偶像推到新星榜第一,需要粉絲提供兩百萬!
楊虹不是傻子,知道這裡麵肯定會出現損耗,就算損耗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剩下一百六十萬。
其中,公司和新音樂分賬,給他分三十萬足夠多了吧!?
也就是說,運作一個偶像登頂新星榜,公司能從偶像愛豆的粉絲那兒,賺一百三十萬!!!
這是……一天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