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聲情並茂的朗誦,而是很平淡的讀著。
觀眾卻很迷茫。
什麼意思,他在乾什麼?
這個故事其實不長,也不難懂。
就是一個小女孩,得了肺炎,她說自己就像窗外的樹。
現在冬天了,樹葉開始掉落了。
估計樹葉掉光時,自己的生命也會像樹葉一樣消逝吧?
而老畫家就鼓勵她,繼續勇敢的活下去。
時間一天一天流逝,那片樹葉依舊蒼翠。
台下的觀眾又不是傻子,這麼明顯的暗示,都明白了過來。
老畫家去畫了一片樹葉!
樹葉不凋零,小女孩就不會死去!
這就是文人的浪漫嗎?
台下的記者區,很多人都呼吸急促。
他們感覺,一篇驚世名作要誕生了!
然而故事依舊在繼續。
時間過去很久,小女孩活了下來。
護士告訴她,你快要好了,不像樓下那個已經活不了的老畫家。
此話一出,全場都有不好的預感了。
歐亨利式的結局,給這個世界初次震撼。
那個畫了一片樹葉鼓勵小女孩的老畫家,也得了肺炎。
隻用了兩天,他就死了。
現場,作家們傻了。
記者們,傻了。
這是……什麼?!鬼?!
等一下,怎麼又好像充滿了諷刺意味一樣?
其實,這篇文章,可以從很多角度解讀。
可以說,《最後一片藤葉》中的常青藤,代表了希望,鼓勵了小女孩。
也可以說,生命的力量來自於無知,因為老畫家可以畫一片樹葉騙小女孩堅強的活下來,卻沒法說服自己去克服同樣的疾病。
也可以說,老人對於小孩的勸導說教是好的,隻要按照老人說的來,一切就會好起來。現在的問題是,老人家自己隻是說說罷了,自己並不相信什麼希望。
歐亨利式的結尾,意味著可以讓每一個人瘋狂的去思考,去理解。
哪怕,不想動腦子,他也是一個絕佳的諷刺小故事。
而如果你考慮久了,你就會感覺。
我以為我在第二層,他在第一層,現在我才看到他在第五層,實際上他可能在大氣層。
隻要思考的足夠多,他們腦子裡的韓舟就越是恐怖。
對於不動腦子的人來說,韓舟就是個才思敏捷才華橫溢的作家。
對於喜歡動腦子的人來說,韓舟就是套娃之主·大腦宕機製造者。
‘想不清楚……他太強了!’
‘這就是大佬認知的世界嗎?’
韓舟放下稿子,拿起獎杯,走向了台下。
達爾夫站起身來,瘋狂鼓掌:“韓神!!”
“噶得!!!”
“文學界永遠的神!!!”
韓舟本來都走向台下了,又回頭,捏著話筒:“說實話,挑釁是無趣的,根本沒有挑戰性,提不起興趣。”
“不過我有興趣挑戰全球的所有作家,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試試寫寫這種短篇故事。”
“又或者是其他風格的短篇故事,都可以。”
台下,坐在位置上,抱著獎杯的安德魯,錯愕了。
聽完這個故事,安德魯知道,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觸及韓舟的十分之一。
自己剛剛應該提點更難的東西的。
可是,如果我提了更難的東西,也許現在我就隻剩下韓舟的百分之一了?
不是……我……他媽的,這篇故事狗屁不通,嗯,這就對了!
安德魯的智商和精神狀態很快達成了微妙的平衡狀態。
旁邊的一位作家:“恐怖,太恐怖了,世界上居然還有人能這麼寫故事?!”
“這篇故事不出一天,就會流傳整個世界!!”
安德魯轉過頭來,剛剛腦子裡達成的微妙平衡,轟然崩塌。
用一個指點玩兒平衡術,平衡十根疊起來的椅子不倒,本來就是不可能的。
安德魯使勁的往懷裡隱藏,想要把腦子都藏進去。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剛剛乾了什麼蠢事,得罪了什麼樣的人懷疑了什麼樣的大作家。
今天之後,所有的書友,網友,會嘲諷死我的!
下台的韓舟,從新入座,將獎杯丟給達爾夫。
達爾夫笑眯眯:“送我了?”
韓舟:“幫我拿一會兒。”
達爾夫:“好呢,榮幸至極!!!”
現場,怎麼可能安靜的下來,大量的記者,都在討論《最後一片藤葉》。
這是,這個人,剛剛,寫出來的?!
更多人在討論這個故事到底要講什麼。
是一種諷刺,還是一種對於希望的渲染,疑惑著就是一個現實故事?
說實話,哈姆雷特做不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歐亨利式的東西,有時候真有這個效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其中,最瘋狂的還屬書評人。
此時,整個扭約的書評人劇評人都在這裡。
每個人都眼冒金光。
他們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沒看到過這麼精彩的故事了。
而更關鍵的是,一般的好故事,隻能讓一部分書評人如此瘋狂。
而這個故事,讓全體書評人都瘋狂了。
這起碼是足以在全世界流傳的世界級作品啊!
當然了,這還有短篇的緣故。
短篇更容易流傳,更容易讓更多人看到。
同樣對比,如果對比寫長篇或者中篇的,比如魯先生或者托爾斯泰或者海明威,那麼歐亨利就要矮一檔了。
但是,看過他們一部完整作品的人,肯定不如看過歐亨利一篇完整作品的人多。
因為這種短篇,幾分鐘就看完了。
就算出現在課本上,也是學生追著看的有趣故事,而不像中篇長篇的選節,看的雲裡霧裡看不懂。
一個深水炸彈,就這樣被丟在了這個會場。
如果說這種情況還不算瘋狂的話,那麼真正引爆這個現場的情況馬上就來了。
2023年度最佳勵誌作品獎得主在台上讀獲獎感言:“很感謝評委會的鐘愛,感謝書迷的支持,感謝我的妻子兒子,感謝……”
“得到這個獎,我也很驚訝,這種驚訝不亞於……不亞於……不亞於聽到《最後一片藤葉》這個故事時的驚訝。”
現場一片哄笑。
他們都以為這是一個現掛包袱。
擱這兒講相聲呢。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位作家是個癡兒,是那種作家中很常見的偏執狂。
提到《最後一片藤葉》後,他的思維就發散到了思考上。
“我在想,其實老畫家用善意的謊言騙了小女孩,卻沒有騙過自己,他可以用畫給人希望,而他的畫給自己的卻是絕望,是對於死亡的不斷提醒,是對於殘酷現實的描繪。”
“那片葉子對於小女孩來說是真實的希望。”
“而對於老畫家來說是個殘酷的現實?”
“很多書迷看到韓的作品,就像是看到了真實的希望,看到了文學的希望。”
“但是,看到韓的作品,對我們作者來說,真的是殘酷的現實,因為我們很清楚,自己寫不出這種文章。”
“我……以後不再寫書了,封筆。”
“謝謝大家。”
現場一片嘩然。
一個剛剛得獎的作家,被搞瘋了?
不賺錢了?不衝擊更高的獎項了?
就這麼退行了?
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嗎?
韓舟聳肩一臉無辜。
你這個老鴿子,自己要鴿了,居然用我當擋箭牌?!
挺會玩兒啊!
而這戲劇性的一幕,不正是文學在追求的東西麼?
很多記者現場寫起了稿子,寫起了今天有趣的讓人驚訝的見聞。
以至於最後,普利斯新聞獎的得主,記者多米尼克最後也鬼使神差的:“我希望,最求真實新聞,可以帶給這個世界希望。”
“就像老畫家給與小女孩希望一樣。”
“哪怕是最後我像老畫家一樣殉道,都在所不惜。”
現場掌聲轟然響起。
多米尼克:“今天我有一種衝動,成為一個作家。”
“我用了七年時間調查非洲偷獵案,終於有了結果。”
“或許,我應該關注更多的東西了,我……在得到這個獎項後,想進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采訪韓舟,不知道您能不能接受我的采訪?”
韓舟歪頭:這些人怕不是有毛病吧。
等一下,這貨是個得了普利斯新聞獎的記者,從今天開始,他的社交媒體恐怕會被大量的人關注,是最出名的記者之一了。
自己要到米國的話,還缺一個舌頭。
或許,這個多米尼克,可以是這個舌頭?
韓舟起身:“擇日不如撞日。”
“就這會兒了。”
多米尼克眼睛一亮:“再次感謝大家的抬愛,感謝!”
說完急匆匆的下台了。
而韓舟也起身,和多米尼克彙合,帶著達爾夫等人,一起離去了。
台上主持人尷尬上台:“那麼今年……普利斯獎頒獎禮,圓滿結束!”
“有請大家參加普利斯晚宴舞會。”
“大家,來年再見!”
求月票!
書名《LOL:我真不是演員》
獲得名場麵係統,成為EDG上單,徐知因重回S6,開啟一條獨斷萬古的上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