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的房間內,王燦坐在有些油膩的餐桌前,雙臂交叉抱在胸,語氣堅定:“爸,我要報植物學。”
正準備去廚房的父親猛地轉身,抄起桌上的書本狠狠摔在地上,書本四散飛落。
“你說什麼?”父親怒不可遏,“老子種了一輩子的地,結果你還要去大學學種地!”
“爸,你有過夢想嗎?”
“夢想,換不來財迷油鹽有什麼意義?”
最終,王燦獨自坐在狹小的單人床上,手中緊握著那張已經填好“計算機專業”的申請表,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看到這,屏幕前的呂青青忍不住插話道:“雖然豆芽長成樹有點搞笑,但這開頭真是情緒拉滿了。”
她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感同身受,“我好多高中同學填誌願時,都麵臨過這種抉擇,那種糾結簡直能讓人失眠好幾天。”
明眼人一看便知,短片中的“豆芽”,或者說“植物學”是夢想的隱喻,而“計算機”則象征著現實。
兩者在王燦身上對立,以此營造出夢想與現實的碰撞。
顧菲菲不自覺地輕輕點頭,她原本隻是好奇王燦的新歌,卻被這個短片的開頭攫住了心神。
如果說大部分普通高考生都要經曆這樣的掙紮,那麼對她們這種藝術生而言,這幾乎就是注定的必經之路。
畢竟當初選擇藝術這條路時,哪個家長不是為就業前景擔憂?
那些欲言又止,那些深夜裡的歎息,都化作了壓在心頭沉甸甸的現實考量。
......
申大體育館內,在開頭“把豆芽培養成樹”的大笑之後,所有人在報考環節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劇情。
相比司空見慣的歌舞表演,眼前這突如其來的微電影,本就令人耳目一新。
並且,現在距離大部分新生填報誌願的時間沒過去太久,很多人有過相似的場景。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麵對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家長語重心長的建議,大多數人最終都選擇了那條看似更穩妥的道路。
正因如此,影片到這喚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畫麵切換,王燦的大學生活徐徐展開。
短片記錄著他在申大報到,上課,以及課餘時間在“好大大”雞排店勤工儉學的身影。
“我在國內知名的學府就讀,身邊是優秀的師生,學習的是就業前景廣闊的專業,享受著學校的學費減免政策,還在食堂兼職賺取生活費。”
畫外音裡,王燦平靜的敘述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我努力活成父母眼中最理想的樣子。”
畫麵來到高數課上,初夏的陽光透過落地窗斜斜地灑在木製課桌上,細小的塵埃在光柱中輕盈舞動。
王燦單手托腮,目光遊離在窗外那片湛藍得近乎透明的天空。
手中的鉛筆無意識地在草稿紙上遊走,勾勒出一顆奇特的豆芽狀大樹,枝頭結滿密密麻麻的果實,就像他心底那個始終揮之不去的執念。
忽然,一隻白皙纖細的手輕輕抽走了他的草稿紙,指尖在陽光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
王燦猛地抬頭,正對上高數老師江亦雪含笑的眼眸。
她站在逆光中,陽光為她精致的臉龐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發絲間跳躍的光暈讓她宛如誤入凡塵的天使。
“這是什麼,一顆豆芽模樣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