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沒錯。”
“???”
吳銘瞪著盤中綠皮白瓤蒸得爛熟的瓠瓜,頓覺上當!
你管蒸瓠瓜叫素蒸鴨?!
謝清歡掩著嘴笑:“師父,素蒸鴨就是這個樣子的。據說前朝某位清官之子拿這道菜招待客人,此事傳開後,素蒸鴨、素蒸鵝便成了蒸瓠瓜的代名詞……”
謝清歡將菜品背後趣聞逸事娓娓道儘,吳銘越聽越覺得諷刺。
那位清官之子如此行事是為了彰顯家風清廉,後人卻用這個故事抬高菜價,豈非與初衷相悖?
蒸個瓠瓜一沒高端食材,二沒技術含量,憑什麼賣五十文一份?
RNM!退錢!!
轉念一想,又豁然通透:本朝的士大夫偏生喜好這等清雅名目,一塊普通瓜蔬,冠以舊聞雅事,便能賣個三五十文,此事自古有之,並不稀奇。
瓠瓜本身是葫蘆的變種,瓜瓤寡淡,沒什麼滋味可言,連葷素不忌的李二郎都興致缺缺,一看就是個不通典故的俗人,瞧隔壁桌的老王吃得多香。
結賬!
這頓飯花掉他三百文,和前兩回在狀元樓的消費相當,翠縷冷淘和玉灌肺還算有些特色,隻是這菜碼小得有點過分。
吳銘原本是把這頓飯當正餐吃的,吃完卻僅落個半饑不飽,更何況齋飯清淡,終不如葷腥解饞過癮。
他咂咂嘴說:“聽聞燒朱院的炙豬肉乃東京一絕,走,咱們也去開開眼界!”
收拾停當,三人起身辭過王安石一家,出了齋飯堂,重新彙入大相國寺人頭攢動的洪流之中。
……
於得水終於捱過了貧窮的六月,迎來全新的七月!
叮!本月的生活費已到賬!
爽啊!學校14號就正式放暑假,爸媽卻打過來足足一個月的生活費!
不說了,先把上個月花唄和白條的欠賬平掉,剩下的錢……於得水掐指一算,隻要不購物不買皮膚不打賞主播,即便頓頓下館子也綽綽有餘!
哈哈哈哈哈!
仰天大笑出門去,室友冷不丁問:“去哪個食堂?”
“食堂裡都是什麼豬食!跟哥上外麵吃點好的,我請!”
於得水早饞得坐不住了,六月最後這幾天全靠室友的接濟過活,如今奄奄一息的錢包重獲新生,是時候讓兄弟們見識真正的技術了!
他率領一眾兄弟頂著毒辣的日頭熟門熟路地來到川味飯館。
迎接他的卻是一扇緊閉的卷簾門和貼在門上的一紙通知。
【休業通知】
【7月1日休業一天,次日起恢複正常營業。由此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