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陸遠和溫沫雪都深深地感受到了村民的熱情和關愛。
每次出門碰見人,都是一陣噓寒問暖,還會給他們手裡塞東西,這家一個瓜,那家一個土豆,有的還會塞雞蛋。
讓兩人很是受寵若驚。
“這咋回事,村民們咋都變得這麼好了?”
小兩口百思不得其解,找來徐冬一問,才有了答案。
陸遠哭笑不得,這下他從一個村裡的混子懶漢變成了一個為村子無私奉獻的有為青年,這被所有人捧著寵著的感覺……
嘿,還彆說,挺爽的!
可冷靜下來一想,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這可是被全村人架了起來,時間久了,一點成效都沒有,到時候大家看到他怕就不是親熱與喜愛,剩下的隻有失望和歎息吧。
這樣不行啊,自己可以不在乎,但他有媳婦和孩子。可不能讓媳婦孩子受到村裡人的擠兌。
這是逼著他要給村裡做貢獻啊。
好在他是從後世來的,腦子有無數個發家致富的點子,不過點子再多,也不能一股腦兒地拿出來,最多拿出那麼一兩個還不需要他動手隻需動動嘴皮的方案就好。
他陷入了沉思,想讓村子變好無非就是從兩個方麵,一是吃飽穿暖,二是掙錢蓋新房。
這兩方麵在這個時代,都是難中之難。
吃飽就要增加糧食產量,糧食增產有很多方法,最常見的就是施肥。
每年公社的化肥都有限,很多大隊根本分不到化肥,全靠村裡的人工肥,可這產量明顯沒有用過化肥的產量高。
化肥不好弄,他也沒想過自己村子製作化肥,不說他會不會製作,單單汙染環境這點他就不願意在村子辦這個化肥廠。
真要辦廠,可以辦其他的廠,掙錢後再去買化肥不是更好。
還有可以增加作物產量的做法就是減少土地的閒置,現在農業技術還很落後,沒法實現一年兩熟,隻能在收割小麥後,再種植一些其他的農作物。
大隊每年基本都是種植蘿卜白菜,陸遠覺得可以在這上麵改變一下。
至於穿暖和住磚瓦房,都得有錢,說白了就是得想辦法掙錢。
這個計劃經濟的時代,不能私人辦廠買賣,不過可以以集體的名義。
陸遠拿著筆趴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寫寫畫畫,溫沫雪偶爾在一旁插上兩句,給點意見。
半天的時間,兩人就整理出了一套方案。
現在最可行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搞養殖業。
養豬養雞養鴨養兔子等都可以。
小兩口初步想的是養豬養雞和養兔子。
搞其他的村裡人啥都不會,也沒那個技術和本錢,搞養殖則不同,所有村民都會,成本也不高。
關鍵兩人有空間作弊神器,用空間對其他方麵動手腳容易引起彆人懷疑,但養殖方麵動點手腳一點都不會引起人注意。
晚上小兩口又進空間完善了一下方案,第二天才拿去給大隊長看。
陸國安看著滿滿三大頁紙的養殖方案,激動得手都在抖。
之前就聽說陸遠為村子的發展操碎了心,現在一看,果真是如此,還真是在悶聲乾大事。
“這都是你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