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閉門會議的凝重氛圍中,這群省部級起步的老狐狸們看似一致推薦陳知行,實則各懷心思,權謀算計深藏於簡短的附議背後。
石毅作為組織部部長,他清楚此案涉及高層博弈,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
他內心抗拒主動提名,但常務副書記點名逼他表態,不得不選一個能力夠硬但資曆尚淺的替罪羊。
陳知行屢破大案,表麵是能者多勞,實則是因其缺乏根基,出事時更容易被犧牲。
順著張國遠的推薦表態,既不得罪同僚,又將責任轉嫁給提出者張國遠。
用陳知行不錯的籠統評價,避免具體承諾,為日後撇清關係留餘地。
而張國遠嘛,要考慮的就多了。
張國遠明知此案凶險,但作為案件彙報人,他必須展現舉賢不避險的姿態。
推薦陳知行實則是轉移焦點,若成功,自己舉薦有功。
若失敗,陳知行是執行者,自己隻需承擔識人不明的次要責任。
將陳知行過往功績與此案捆綁,暗示隻有他能勝任,堵住其他常委推脫的退路。
至於其他常委嘛...多數都沉默附議,並非認可陳知行。
在這背後同樣有三層考慮。
不提名自己派係的人,避免卷入高層鬥爭。
借陳知行這把刀試探領導真實意圖,若領導默許,說明真要查到底;若領導叫停,陳知行便是擅自行動的替死鬼。
陳知行非嫡係,犧牲他無需承擔派係內訌的代價。
常務副書記...他隻需要落實領導絕密調查的意圖,但又不能明示背鍋人選。
通過逼石毅等人表態,將壓力傳導給中層,自己則保持中立姿態。
而冰山原則之下,讓常委們意識到,此案必須查,但不能公開查。
陳知行作為馬前卒,既能衝鋒陷陣,又能在必要時被切割。
他的能力與孤立無援的處境,使其成為完美的耗材,老狐狸們用重用培養等話術包裝犧牲,實則將他推向風暴中心,自己則穩坐釣魚台。
會議室內的沉默愈發粘稠,隻有鋼筆帽的哢嗒聲像倒計時的秒針。
陳知行的名字被反複提及,卻無人追問他是否知情。
這群老狐狸心照不宣,畢竟在權謀場上,棋子不需要知情,隻需要有用。
“既然全票通過。張秘書長,你和陳知行小同誌有過共事經曆,那就由你轉達吧。”
“即日起,成立內部調查小組,陳知行任調查小組組長,直接向常務委員會彙報。”
......
陳知行現在並不清楚自己才剛到京城的第一天,就又被推到了風暴中心!
這群老狐狸擔心陳知行出事嗎?
但凡消息靈通的,都知道陳知行現在已經是周家的孫女婿了。
消息不靈通的,才是這場風暴的棄子!
畢竟...就算查到了,背後的大人物也不會對陳知行動手,因為動了他,就等於和周家作對,誰又願意得罪這樣的老牌政治家族呢。
而現在的陳知行和賀逸陽已經來到了審理二處。
帶他們任職履新的是組織部的副部長楊永良。
“中紀委審理二處其實和省紀委差不多,都是由處長、副處長、審理員、綜合崗組成的。不過不一樣的是,省紀委是5到9人,而咱們中紀委是十人配置。”
楊永良領著陳知行和賀逸陽穿過走廊,推開審理二處的木門,指著工位逐一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