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土地製度大同小異,最終都會走向土地私有化這個結果而已。】
【扶蘇如果啟用儒家,必然要遠離法家。
他想廢除郡縣,啟用分封,我們暫且不說製度更換中會出現的問題,就算是平穩過渡了,那麼分封,要分封誰呢?】
【自家兄弟?看看胡亥吧,他可能有權力了第一個反叛你。】
【開國功臣?誰算誰不算呢?】
【李斯是楚國人,尉繚是魏國人,呂不韋是衛國人,趙高不謀反的話也算是功臣,而他是趙國人。】
【蒙家祖上是齊國人,李信和王家倒是純粹的秦國將領。】
【還是說分封原六國的君主後代?那秦始皇費勁巴拉的打六國乾嘛啊!】
【你敢分封,他們就敢自立為王!】
扶蘇的臉色煞白,他隻是聽淳於博士說的天下大同的理想,覺得周朝的製度很好,但是這麼一分析,好像,怎麼好像都不行?
【周朝時,這些製度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是有它的時代背景在的。】
【時代在進步,製度總不能還留在原地,周都過去八百年了,不變怎麼行?】
【在這方麵,法家就做得很好。】
【法家崇尚實用和規則,在法家看來,一切都可以標準化。】
【什麼能乾,什麼不能乾,不能乾的事情你乾了有什麼懲罰,我就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了,你要是敢乾,那就彆怪我不客氣。】
【平民百姓天天為了嘴奔波,誰會去在乎道德這種東西?法家就不一樣了,他就告訴你,法律就是線,你過了線就不行!】
【這明確的標準不比模模糊糊的道德管用?】
【法家還崇尚富國強民,這跟始皇的思想不就對上了嗎?國家的君主不想著富國強民,想什麼?】
【李斯本人也很能乾,他製定的政策都很有用,很實用,是個實乾家,能夠跟始皇腦回路一致!】
【而且秦國因商鞅的法家而強盛,幾百年一直是法家治國,你一下讓它改換門庭,它也做不到啊!】
【李斯能同意推胡亥上位,估計也有這方麵的考量,他與扶蘇政見不和,又不如蒙氏兄弟跟扶蘇親近。】
【再加上李斯是寒門出身,自小就汲汲營營往上爬,為了自己的榮華和權力,他能做出這個選擇,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扶蘇繼位後,如果真的要恢複周禮,能不能把秦延續下去呢?】
【這個可能要看扶蘇具體怎麼恢複,畢竟誰都不是公子扶蘇,不知道他真正的想法。】
【不過,後期倒是有個人真的恢複了周禮,那就是篡奪了西漢皇位的王莽,但可惜,新製並不適應當時的實際情況,王莽的新製以失敗告終,天下叛亂四起,最終被趕下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