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事一直到正統十五年才結束,雖然安定了西南,但是這中間消耗的民力物力,讓大明的國力下降了不少。】
【正統十四年,明朝受到了來自草原上的部落瓦剌的威脅,朱祁鎮和王振一合計,嘿,就是你了!瓦剌,受死吧!】
【這件事最開始其實並沒有什麼錯,大明被打了,作為皇帝當然要打回去,可惜的是,他們沒有用對方法。】
【因為朱祁鎮決定禦駕親征,王振隨行。他滿心自得地以為自己也是那等千古難遇的明君,可他剛剛親政,連明朝相關的政策都還沒理解透。】
【明朝實行的是根據唐朝的府兵製改製的衛所製度,朱元璋認為,百姓既然乾了什麼就該永遠乾什麼,所以他提出了戶籍製度,其中軍戶就是說,這家人必須永遠當兵。】
{這個戶籍製度吧,不好評價,樓下來。}
{樓下覺得不太行!}
{搞笑呢,誰願意子子孫孫都乾一種工作啊!}
{子承父業很好,也得看有沒有這個天賦。}
{尤其是學醫的那些,嘛,明朝皇帝死的早且多,我能理解了。}
【當兵在現代是爭著搶著去,在古代那可就不是了,當兵那是要死人的!】
【明朝的衛所兵製,其實是吸取中國曆史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製度。】
【唐朝的府兵製也差不多是這種模式,沒有戰事他們就是農民,有戰事他們就是軍隊!】
【前麵講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就說過了,朝堂安穩之後,人們就會追求更好的生活,田地是人們首先想要占領的東西。】
【土地的兼並使得唐朝的均田製在幾代之後瓦解,以它為根基的租庸調製和府兵製也隨之轟然倒塌。】
【明朝的衛所製度亦是如此,更糟糕的是,他們作為軍戶,不能乾其他事情,而明朝對待軍戶的待遇,實在不高。】
【加上很多衛所的官員對於土地的侵占,所以在明宣宗朱瞻基時期,衛所製度就已經瀕臨崩潰,逃兵數不勝數,明朝隻能走上了唐朝的老路——募兵。】
貞觀年間。
正準備看熱鬨的大唐君臣,沒想到一記回旋鏢紮回來了。
“講明朝也能帶我們大唐一句啊!”正齜著大牙笑得開心的程咬金瞬間把嘴合上了。
文臣們的反應則是跟武將們不同,他們看出了唐朝之後的政策:由於均田製的瓦解,讓府兵製變為了募兵製。
但是此舉的弊端也很明顯,大唐疆域廣闊,在外鎮守的軍隊想必需要不少,募兵的錢如果是朝廷來出,地方上的官員和將領就能明明白白的跟士兵們說嗎?
且錢糧轉運耗資巨大,長此以往不是辦法,那就隻能讓地方將領自行募兵,這樣勢必要將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地方財政交到將領們手中。
這這這!!
這跟讓這些將領們分疆裂土有什麼區彆!
“朕知道朕的大唐為什麼會衰敗了,因為百姓們沒有了土地,而地方將領做大,外重內輕,長此以往,反叛必生啊!”
李世民作為一名優秀的皇帝,將募兵製的弊端看得很清楚。
“眾位愛卿可有救國良策啊!”李世民眼淚汪汪的看向自己倚重的大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