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接連生了三位公主,後來於元朔元年生下皇長子劉據,同年被大喜的劉徹封為皇後,劉徹為此大赦天下,從此之後,封後時大赦天下就成為了漢朝的一個傳統。】
【六年後,這位皇長子更是被劉徹立為太子。】
【衛子夫的受寵,讓衛青也開始進入了劉徹的視線。】
【劉徹從來沒有忘卻過自己滅匈奴的理想,公元前133年,也就是元光二年,朝堂上主戰派的王恢向劉徹提出了一個進攻匈奴的計謀——馬邑之謀,他想要利誘匈奴軍臣及單於進入漢朝邊境,在馬邑穀中設伏消滅他們。】
【劉徹同意了這次的行動,但這個計劃因行動不周,在實行之前就走漏了風聲,沒有獲得成功。】
【此戰消耗了大漢的大量的糧草,卻徒勞無功,計劃的提出者王恢被劉徹下獄後自殺。】
【這件事激怒了匈奴,他們斷絕了與漢朝的世代和親,開始更加頻繁地入侵漢朝邊境。】
【馬邑之謀的失敗,大大地打擊了當時的主戰派的氣勢,主和派的主父偃和嚴安等人趁機上書,希望能夠恢複同匈奴的和親以維持國家的穩定。】
【可惜,劉徹本人是個徹徹底底的主戰派,他堅決反對繼續和親。】
【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上穀郡,漢武帝劉徹親自製定了戰略計劃,他升衛青為車騎將軍,分派四路大軍出擊匈奴。】
【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穀,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
【四路將領各率領了一萬騎兵。】
【這次是大漢對匈奴作戰的第一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戰,這一戰若是再失敗,大漢可能短時間內再也沒有勇氣對匈奴用兵了。】
【此戰的另外三路,李廣和公孫敖兩路失敗,公孫賀一路無功而還,隻有衛青帶人一路追殺,直搗龍城,將匈奴人祭祖的地方都殺穿了,殺了匈奴幾千人,得勝而歸。】
【此戰被稱為龍城大捷,它是大漢的第一次勝利,也是大漢崛起和衛青連勝的開端。】
{舅舅!舅舅!}
{不愧是八大軍神之一的衛青!}
{上元之將!}
{打出了大漢的士氣!}
{七戰七捷!}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衛青霍去病,大漢的兩位bug級將領!}
{去匈奴打仗跟回自己家似的!}
{那些大漢經常迷路的將領要羨慕死了!}
{李廣:我覺得你在點我!}
{拿著萬人迷團寵劇本的衛大將軍!}
【此戰的勝利令漢武帝龍心大悅,衛青因軍功獲封關內侯,這一戰的勝利向大漢的君臣百姓們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匈奴也不是不可戰勝的,他們大漢,完全有能力打贏匈奴!】
【咱們現在有一部專門講述漢武帝的影片,裡麵的漢武帝有這樣一句台詞:“從今往後,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曆史上的漢武帝本人應該是沒有說過這句話的,但是這句話真的很棒有沒有!】
【特彆霸氣,特彆符合漢武帝那種一力主戰的獨攬大權的雄主!】
【裡麵對於曆史人物的刻畫還算是忠於曆史吧,感興趣的友友們可以去看看!】
唐欣欣有些興奮,畢竟這句話對於武德充沛的現代人來說也是一句讓人心潮澎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