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那邊,聽見東吳竟然殺了關羽,直接爆炸。
關羽尷尬的手都不知道該往哪放了,他確實很驕傲,上了猛將榜第一之後,更是覺得自己無敵。
他一直認為自己一定是在戰場上力戰而亡,不曾想竟然是被敵方利用了性格中的弱點!
如今說到了自己的死因,關羽原本還有點飄在天上的魂立馬被打下來了。
自己將來會失敗,竟然就是因為自己的驕傲?
諸葛亮等早早就看出問題的謀士們長舒了一口氣。
天幕還是想著他們的,隻要雲長能把這驕傲輕敵的毛病改改,戰場上一定能更厲害!
劉備更是拉住了關羽的手:“雲長,戰場瞬息萬變,時刻都不能放鬆警惕才是!”
“雲長明白!”
【接下來則是第二名,他就是曹魏陣營的謀士,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司馬懿出身河內司馬氏,同樣是氏族出身。】
【司馬懿少有才名,“常慨然有憂天下心”,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認為,司馬懿才是司馬家那個最有成就的人。】
【曹操聽聞了司馬懿的名聲之後,多次征召他,但是都被司馬懿拒絕,司馬懿為了不被征召,甚至還裝病,這病裝的還騙過了曹操。】
【建安十三年,曹操的耐心被耗儘,來了一出霸道總裁強製愛,強行征召了司馬懿為官。】
【司馬懿也很識趣,在既然已經當官了,那就好好乾唄,所以,曹操雖然覺得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心中有所提防,但還是在司馬懿的儘忠職守中逐漸迷失,開始把司馬懿當作心腹。】
【司馬懿作為謀士,也是為曹操獻過計策的。】
【建安二十年,曹操攻打張魯,此時的劉備剛剛拿下蜀中,又再次興兵爭奪江陵,司馬懿認為,此時劉備蜀中不穩,盲目興兵,此時曹操攻打漢中,必能大破劉備。】
【曹操沒有聽從,失去了消滅劉備的機會、】
【建安二十二年,孫權上書投靠曹操還勸曹操稱帝,司馬懿也認為曹操應該稱帝,所以勸了曹操,而曹操則顧惜自己的名聲,直到死都是漢臣。】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戰,關羽進攻樊城,曹操被圍,司馬懿建議曹操利用劉備和孫權之間的矛盾,離間雙方,然後聯合孫權反攻關羽。】
【之前也說過了,陸遜打敗了關羽,樊城之圍得解。】
【司馬懿還建議曹操屯田以解糧食之威,在曹操想要遷移荊州移民的時候,勸阻曹操,讓這些流亡之人儘皆複出,還收攏了荊州的民心。】
【黃初元年,曹丕篡漢稱帝,司馬懿為尚書,幫助曹丕主持朝政。】
【太和元年,曹丕駕崩,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司馬懿成為了三位托孤大臣之一。】
【同年,孟達策劃叛魏歸蜀,司馬懿千裡奔襲,僅用了八天就趕到了孟達所在的新城,平定了叛亂、】
【之後,曹叡向司馬懿問詢統一天下的計劃,司馬懿認為,東吳認定了曹軍不善水戰,隻要聲東擊西,派軍假作攻打皖城後,派水軍攻打夏口,便能大破吳軍。】
【隻可惜,這個計劃雖然被魏明帝曹叡采納,卻毀在了大司馬曹休的手中。】
【太和三年開始,蜀漢丞相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都被司馬懿擋了回去,青龍二年,采用了堅守不出,堅壁清野的策略,成功耗儘了蜀軍的糧草,讓諸葛丞相的北伐無功而返。】
【諸葛亮死後,也是司馬懿穩住了局勢,蜀漢將領楊儀、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爭權,司馬懿本想一鼓作氣進攻蜀漢,隻是未能得到曹叡的準許。】
【公孫家占領遼東,也是司馬懿帶兵前往平定公孫淵,利用聲東擊西的戰略,繞路敵後,直取襄平,這才平定了遼東。】
【司馬懿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還幫助曹魏穩定了朝政,還選拔了鄧艾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