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和黃子澄好不容易被免官,怎麼又出來了啊!}
{晦氣玩意兒!}
{朱允炆就這麼信任齊泰和黃子澄啊。}
{逆天了,這倆貨還是跟建文鎖死吧!}
{讓文臣去募兵勤王?我算是知道以後明朝的重文輕武和以文製武是怎麼來的了!}
{文臣又不會打仗!你以為誰都是王陽明和範仲淹啊!}
{大明的文臣隻會指手畫腳,搶功勞倒是挺積極。}
{我現在嚴重懷疑朱允炆跟齊泰、黃子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就可著這倆人用唄!}
永樂年間的朱棣,想想當初的齊泰和黃子澄,自己都笑了:“齊泰和黃子澄,也算是朕上位的功臣了啊,要是沒有他們出謀劃策,朕可能已經死在朱允炆這個小子手中了。”
“至於方孝孺......”朱棣和他的朝臣們都沉默了。
方孝孺這個人很有才學,隻可惜過於愚忠迂腐,死都不肯為朱棣寫詔書,還敢直接罵朱棣是燕賊,這也忒沒有眼力見了。
朱棣更是十分鬱悶,看天幕的解說也能知道,朱允炆更依賴齊泰和黃子澄,他願意重用方孝孺都換不來他的忠誠!
洪武朝的文臣們委屈啊,他們哪敢去招惹武將啊!
武將都是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夥計了,他們算什麼!
還敢想著以文製武?不要命了?
前麵有個胡惟庸的例子擱那等著呢,誰還敢出幺蛾子!
不過,文臣們也不爭氣的流出了羨慕的口水。
唉,你說說這世道啊,他們這些有能力的,在嚴苛的陛下手下討生活,齊泰和黃子澄兩個敗事有餘的反而能受到皇帝的信任!
同人不同命啊!
大明後麵的幾個朝代,早就形成了以文製武的傳統,不受看重的武將們對著那群清高的文人怒目而視。
文臣們也不甘示弱,哼哼,反正現在以文製武是祖製,你就是說破了天,武將的地位也比不上他們文臣!
什麼?你說太祖和太宗根本沒有以文製武?
哼,那就讓太祖和太宗親自說廢除以文製武,不然他們不認!
【這一年,朱棣開始頻繁的勝利,但是朝廷的軍隊多,朱棣手裡的人根本不夠,所以雖然得勝,但是燕軍損失慘重,朱棣不得不退軍休養,打下來的地盤,又被朝廷拿了回去,費力卻沒討到什麼好。】
【這些戰役為朱棣進攻南京增加了經驗值,建文四年,朱棣再度揮師南下,短短數月間連克數城,兵鋒直指揚州。】
【朱允炆一看,這明顯是自己這邊要撐不住了啊,所以,慌了神的朱允炆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向燕王求和,並想要與朱棣分國而治。】
{這就求和了?}
{嗯,朱允炆看起來真的是沒上過戰場!}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這位好聖孫這麼沒骨氣嗎?}
{朱允炆沒帶過兵,朱元璋估計隻教了治國吧。}
{樓上,我覺得這治國也沒學到什麼啊,朱元璋可不會這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