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之後,基本上廢除了建文帝朱允炆頒布的所有政令,將被朱允炆更改的那些崇尚周禮的名稱什麼的,都改了回來。】
【有友友們要說了,朱允炆雖然又菜又愛玩,但是有些政令還是不錯的,比如減免賦稅啊,減輕刑罰之類的,不好的被廢除了也就算了,好的也被廢除了就有些過分了。】
【這是事實,但是咱們的Judy可是永樂大帝,咱們這種腦子都能想到的東西,難道朱棣他想不到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咱們的朱棣大大有他自己的一套改革方法,完全可以上位替代朱允炆的那些。】
【在刑罰製度上,朱棣比起自己的老爹和侄子,顯得更加靈活和人性化。】
【朱元璋的《大明律》,很多刑罰過於嚴苛不近人情,而朱允炆進行改革之後,又顯得過於寬鬆。】
【朱棣看到了這兩者不好的地方,但是對於上位者來說,嚴厲的刑罰更有利於統治,所以咱們的Judy想了個辦法,既能杜絕冤假錯案,又能想個辦法減刑,這就是明朝的會審製度和開始於明朝永樂二年的熱審製度。】
【明太宗朱棣的刑罰雖然依舊是遵照比較嚴苛的《大明律》,但是朱棣在審判這件事上,比起自己的老爹,那是要謹慎太多了。】
【為了杜絕冤假錯案,朱棣審慎用刑,並且將複奏製度確立為確實的法律製度。】
【複奏製度在三國時期就有的製度,由來已久,就是說死刑這種最高的刑罰,需要多次向皇帝奏請才能執行。】
【最開始是三奏,也就是京師的死刑犯執行死刑要向皇帝請示三次,而朱棣更加謹慎,他實行的是五奏,必須要請示他五次才能執行。】
【有些網友可能覺得這樣請示也太麻煩了,再加上明朝的疆域廣大,皇帝怎麼可能每一個死刑犯都照顧到呢?】
【所以咱們聰明的Judy又有了會審製度,規定各個省一但一次性出現百名以上的死刑犯,那就要派遣禦史前往斷案,外地的死刑犯覺得自己判刑過重的,也可以趕赴京師,讓京師的官員重新審理,這種實地落實的死刑五奏,讓冤假錯案發生的概率顯著降低。】
【另一項重要的製度則是熱審製度,所謂熱審製度,就是規定每年小滿後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凡是覺得自己有冤屈的,判刑過重的,都可以在這個時候進行上訴,同時對於一些被判流徙、笞杖的囚犯,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刑罰。】
【因為都是炎熱的時候進行,所以又被稱為“熱審”。】
【這項製度體現了明太宗對於刑罰上的體恤,此後明清兩代,都沿襲了熱審製度。】
{哇哦,沒想到咱們的朱棣還是個仁君!}
{我對朱棣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打仗特彆厲害!}
{原來朱棣廢除了朱允炆的政策之後自己有改進啊,我還以為沒有後續了呢!}
{朱棣的這些改革一點都不出名!明明是這麼好的製度!}
{唉,要是其他朝代也能這麼乾就好了!}
{樓上,這兩種製度好是挺好的,但是很明顯要人!}
{我政哥用不了?不!跪地呐喊.jpg}
{漢代也夠嗆,人不夠用!}
{所以還是得看咱們Judy!這兩種製度多好用!}
洪武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