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永遠隻在劍鋒之上!}
唐朝的節度使?
唐朝人警覺。
唐高宗李治和天後武媚想了想,現在他們還沒有節度使這個職位,到那時已經有了這樣稱號。
唐承隋製,從唐高祖李淵武德初年,唐朝在邊防之地設置軍城鎮守,這些人手中有皇帝給與的持節,因此這些鎮守們又號稱使持節、節度使。
可是現在的節度使,不過是代表大唐掌管邊防軍隊罷了,怎麼能夠跟東漢末年權勢滔天,甚至能夠起兵逐鹿天下的各州州牧相提並論?
李治很聰明,馬上就想到了肯定是後人中出現了昏君,竟然選擇將財政大權也一並交給了節度使!
“混仗東西!東漢的教訓還不夠嗎?我們大唐怎麼還能有皇帝膽子這麼大,將軍財政再次集中在一個官員手中!這是嫌我們大唐太安穩了嗎?”李治怒不可遏,甚至因此咳嗽不停,蒼白的臉頰染上了一抹淡紅。
武媚皺著眉,擔憂的看向李治。
李治的身體越發不好,可是受不得之後這般刺激:“聖人寬心,既然提到了,我們等著看一下到底是哪個後人做出了這等事情就好。”
武媚一邊安慰李治,一邊為李治輕撫胸口。
“也好,以後肯定會說到這個節度使的事情,到時候,也能給那個後輩皇帝提個醒!”
唐高宗李治在禦醫的服侍下吃了藥丸,按捺下心中的怒火。
希望這件事不會給大唐帶來很大的危害,不然的話,他就得想個辦法,讓這個子孫登不上了!李治心中危險得念頭一閃而過。
【劉秀擅長用“柔”術治國,這裡的柔並不是一味的示弱、退讓,而是一種柔中帶剛,剛柔並濟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
【他設置值尚書台,緩慢架空三公,是為“柔”,給與功臣們爵位和封地,一邊安撫他們一邊剝奪了他們手中的兵權也是“柔”。】
【所以在邊防問題上,劉秀通用使用了這種“柔”道。】
【東漢時期,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的威脅同樣不可小覷,但是劉秀卻並沒有跟這些少數民族作戰,而是選擇了保守的邊防政策。】
【劉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國內的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上,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邊防問題不是秀子哥執政的重點。】
【但還是那句話,真理隻在劍鋒之上,所以該打的時候還是有必要強硬一下的。】
【這種保守的防守政策,確實在東漢建國初期,維護了東漢王朝的邊境安全與社會穩定,但是這種保守,也讓東漢對待邊防問題趨向於消極。】
{我還以為隻有宋朝是這種情況,從驢宗開始就站不起來的軍事導致了之後的宋朝再也沒站起來過!}
{東漢而出現了這種情況?}
{怎麼可能,東漢就算是外戚乾政,宦官當道,那也比宋朝強出十萬八千裡!隻是有些消極影響,但是這些匈奴之類的少數民族要是膽敢進犯東漢,那就由保守轉為開放了!}
{我覺up主的意思應該是說,這種政策讓東漢趨向於被動防守,而不是像漢武帝時期那般主動出擊。}
{哦,那沒事了!}
{三國時期就能看得出來,東漢麵對這些少數民族,其實一點都不甘示弱。}
{三國時期,不管是魏蜀吳哪一個國家,都能跟這些少數民族碰一碰,尤其是曹魏和蜀漢!}
{主打一個內戰打輸了不要緊,蠻夷們誰敢伸手,爪子立馬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