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自己發動政變奪位,身為庶子的李隆基要怎麼加重自己的分量才能去爭奪皇帝的寶座?所以李隆基要自己發動政變,用擁立之功,壓過大哥李成器。】
【李隆基的設想成功了!】
【李旦登基之後,是要立太子的,論有功,擁立他上位的李隆基當仁不讓,但是李隆基是他的第三子,他還有嫡長子李成器。】
【說實話,十幾年的東宮幽禁生涯,李成器根本就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這次唐隆政變中,李隆基展現出來的實力和魄力,有腦子的估計都不想跟李隆基對上。】
【李成器就是那個有腦子的,他很明白,自己若是太子,那就擋了三弟的路,所以他主動辭讓了太子之位,李隆基以庶子之身,成為了大唐王朝新一任的太子。】
【唐睿宗李旦根本沒什麼能力,李隆基則正好相反,他是太有能力了,所以李隆基成為太子之後,勢力在朝堂內急速膨脹。】
【這就威脅到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在朝堂內的地位。】
【雙方由盟友轉變為了政敵。】
【我們雖然詬病李隆基晚年的昏庸,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年輕時候的李隆基是真的很優秀。】
【李旦無能,登基之初是聽從太平公主的意見治國,李隆基表現的愈來愈優秀之後,李旦越發偏向自己的親兒子。】
【太平公主深知,隻要李隆基是太子,她的權利早晚有一天會被收回,於是太平公主先下手為強,散布謠言中傷李隆基,想要廢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李旦沒什麼能力,但是人足夠清醒,他能夠成為皇帝,是離不開自己的這個三兒子的,他的兒子中,也隻有李隆基有這個能力治理好大唐,所以太平公主散布的謠言,都被唐睿宗李旦親自辟謠。】
【雙方的鬥爭愈演愈烈,李旦便將手中絕大部分的權力直接轉交給了太子李隆基,但手中仍舊保留了軍權等重要權力。】
【景雲二年,李旦登基兩年後,以彗星為借口,禪位太子。】
【李隆基終於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這麼曲折?李三郎確實挺不容易的!}
{我還以為李隆基很輕易的就得到了皇位,沒想到也經曆了這麼多波折!}
{李顯:六位帝皇完!}
{李顯:我的老爹是皇帝,老媽也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也是皇帝,侄子也是皇帝!哎嘿,就是玩!}
{李隆基能登基其實也挺不容易的。}
{沒辦法,誰讓李隆基厲害呢!}
{以最不可能登基為帝的身份背景,硬生生坐上了皇位!}
{李旦也還不錯啊!知道自己不行趕緊給有能力的讓位!}
貞觀初年。
太上皇?
李淵的耳朵動了。
沒想到後世還有個後輩跟他有一樣的待遇啊!
隻是這個子孫是禪讓的,而他是被逼迫讓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