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獨攬大權之後,為了顯示自己開創盛世的決心,將年號改為了“開元”。】
【接下來就是大唐的巔峰階段,由唐玄宗李隆基締造的“開元盛世”!】
【李隆基也算是政變上位的,他對標的人,就是他的曾爺爺,唐太宗李世民。】
【李隆基雖然已經穩住了朝政,鞏固了皇權,但是經曆過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兩次政變的大唐已是滿目瘡痍。】
【大唐元氣大傷,吏治混亂,腐敗的官場更是急需整頓。】
【年輕時期的李隆基,勵精圖治、勤政節儉、眼光獨到,他很清楚,想要開創一個盛世,單靠他這個皇帝是做不到,所以他需要一大批忠誠於他並且有才華的飽學之士擔任官員。】
【唐玄宗時期出名的大臣不少,其中最有名的賢臣,莫過於開元時期的四位宰相。】
【他們分彆是姚崇、宋璟、張說和張九齡。】
【首先要說的就是姚崇,姚崇在武則天時期就曾經擔任過宰相,唐睿宗李旦時期,姚崇也頗受重用。】
【隻是,太平公主勢大,姚崇性格剛正,怎麼不肯接受太平公主的招攬,為太平公主效力。】
【景雲二年,因為太平公主密謀廢李隆基太子之位,姚崇等大唐的忠臣們便一直憂心忡忡,生怕再這麼下去,李唐王室再一次陷入政變內亂之中。】
【於是,為了大唐江山的穩固,姚崇和宋璟等人便聯名上書,請求唐睿宗李旦將李成器等皇子以及太平公主都外放出去,不要再讓他們接觸國家的重要權力。】
【這件事惹惱了太平公主,但是此時的李隆基實力還比較薄弱,不能正麵與姑姑交鋒,姚崇等人便成為了棄子,反而被外放了。】
【李隆基甚至都不敢去送一下這幾位大唐的忠臣。】
【隻是唐玄宗自己心中清楚,姚崇等人都是極有才乾的人,隻要自己將來能夠掌權,這幾人都是必須要重用的。】
【所以,李隆基獨攬大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召回這些臣子,李三郎眼光毒辣,鑒於當繼續撥亂反正的國家情況,他選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來做他的宰相。】
【就這樣,開元年間的第一任賢相正式走馬上任。】
{??李隆基的膽子這麼小?}
{這可是你的四大賢相!!你就這麼慫了?}
{沒辦法,當時李隆基的勢力確實是比不上已經在朝中經營了十幾年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手下的人是真的多!}
{太平公主當時跟上官婉兒是好友,上官婉兒被稱作巾幗宰相的一個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官婉兒經常組織一些文試詩會之類的,用來選拔人才!}
{據說這些詩會什麼的,太平公主也是有參與的,所以上官婉兒死了之後,由詩會文會選拔出來的人才就基本上都屬於太平公主了!}
{那姚崇和宋璟這兩個人確實是算得上忠臣了!}
{李隆基雖然當時很慫,但是拿到權力之後,立馬就把人找回來做了大官,識人也是一種厲害本事!}
{這兩個人雖然是忠臣,也是賢臣,隻可惜人無完人,這倆人也有著自己的小毛病!歎氣.jpg}
秦始皇日常羨慕彆人家的英才。
他的秦朝之前能夠算得上有宰相之才的就隻有一個李斯,現在還好,有了蕭何和呂雉的加入,終於有了更多的勞動力可以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