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的原話大約是很討喜的,所以張守珪覺得安祿山是個可塑之才,便放了他,讓他和自己的同鄉史思明一起去抓人,隻要能抓到活的,就將兩人任命為偏將。】
【安祿山和史思明很有急智,每次出門抓人都不會空手而歸,張守珪對著這個胖子越看越喜歡,後來安祿山成為偏將後驍勇善戰,更是讓張守珪喜不自勝。】
【於是,張守珪便將安祿山收為了義子。】
【開元二十八年,安祿山成為了平盧兵馬使,此時的唐朝上行下效,李隆基是個喜歡阿諛奉承的,所以下麵的官員們也都更喜歡嘴甜的。】
【這恰好就是安祿山最擅長的技能,機敏聰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所以安祿山的同僚和上級都對安祿山讚不絕口。】
【安祿山雖然是個突厥人,但是他也是很懂大唐官場上的這些潛規則的,所以安祿山經常用厚禮賄賂來往的官員。】
【拿人手短,官員們也都識趣的在唐玄宗的麵前不停的為安祿山說好話。】
【安祿山就這樣開始了自己在大唐的平步青雲。】
【天寶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平盧設置節度使,安祿山這個一直在他心中刷屏的名字,自然而然就被想了起來。】
【安祿山成為了平盧節度使。】
【天寶三載,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範陽節度使裴寬,得罪了敦複,敦複便用重金賄賂了貴妃楊玉環的姐姐楊三娘,讓她在李隆基的麵前說裴寬的壞話。】
【裴寬為人朝中人都知道,他這種個性可能不討人喜歡,但是很多人都很尊敬,時任宰相的李林甫擔憂裴寬的聲望超過自己後會與自己爭奪相位,所以也下手構陷裴寬。】
【唐玄宗李隆基已經昏庸,所以他將裴寬貶為了睢陽太守。】
【這一下子,範陽節度使的職位就被空出來了,讓誰頂上呢?】
【李隆基一看安祿山,好,就是你了!】
【所以安祿山又兼任了範陽節度使。】
{不是,安祿山是李隆基的真愛吧,這麼多的人不選,非要選一個已經是平盧節度使的安祿山?}
{當時的的大唐設置了很多節度使,不止安祿山一個,還有人也是兼任了兩個地區的節度使的。}
{節度使可是管兵馬的,李隆基真的這麼自信,自己能夠控製的住這些節度使?}
{李隆基應該是自信滿滿自己能控製得住,不然的話,也不會這樣任命了!}
{可惜,現實會狠狠的扇他一個耳光的,事實證明,他就是控製不住!}
【節度使,我們之前也提過一嘴,這個職位就是那個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掌管著那個地區所有的兵馬。】
【大唐的府兵製瓦解之後,張說提出的募兵製,也是由節度使們負責執行。】
【軍戶不夠,便需要重新招募士兵,招募士兵是需要錢的,所以募兵製在一開始,是由中央撥款到各地方,然後再募兵。】
【但是這對於大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當初租庸調製下,士兵們閒時為農,戰時為兵,很多時候糧草都可以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