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四載十一月,準備充分的安祿山在範陽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實際上是想要自己奪取天下的叛亂。】
【安祿山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的節度使,這三鎮都位於河北境內,也就是說,整個河北當時基本上都在安祿山的管轄範圍內。】
【安祿山反叛後,從河北各州縣向長安進發。】
【整個河北都是安祿山管轄的,那還抵抗什麼啊,所以,河北的各個州縣,但凡是叛軍經過的地方,全部投降,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長安。】
【安祿山反叛的消息傳到長安,所有人大驚失色。】
【安祿山在李隆基心中的形象那是非常好的,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在最開始的時候,根本就不相信安祿山竟然會反叛!】
【李隆基覺得這都是那些嫉妒厭惡安祿山的人在誣陷他的好兒子!】
【直到安祿山起兵五六天之後,李隆基再也沒辦法傳信給安祿山,他這才相信安祿山真的叛變了,急急忙忙的找人來皇宮議事,商討如何平叛。】
【天下太平已久,很多人都根本不懂得如何作戰,鎮壓叛亂,朝廷內外一片嘩然。】
【長安的守衛們早就懈怠練兵,彆說打仗了,武器都耍不利索,加上吃空餉的事情嚴重,整個長安都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守。】
【李隆基隻能先下令打開庫房,拿出錢財招募招募兵士,以保衛長安。】
【在商議如何迎戰的時候,楊國忠認為,安祿山不過是一個區區胡將,並且安祿山手下的兵士都是大唐的軍隊,想要造反的不過是安祿山一個人罷了,他們大唐的軍隊,才不想跟著安祿山造反呢!】
【大唐的君臣們聽了這番言論,隻有唐玄宗李隆基信以為真,其他大臣們都很清楚,安祿山就是帶著自己的手下反叛大唐了,根本不信楊國忠所謂的軍隊會將安祿山的頭顱雙手奉上這種蠢話。】
【不出所料,唐玄宗等人根本沒有等到安祿山手下士兵投靠大唐,隻能開始想辦法部署軍隊,迎戰安祿山。】
【安祿山反叛,那麼大唐對於安祿山的任命就再也不作數了,李隆基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範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任命自己的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進行東征。】
【此時,唐朝的精銳們都還在外,無法及時回援長安。】
【雖然安祿山一路上勢如破竹,但是還是有大唐的忠臣竭力抵抗。】
【叛軍行進到滎陽,滎陽太守崔無波奮力抵抗無果,滎陽失守後,崔無波殉難。】
【唐軍將領荔非守瑜帶領唐軍射箭竭力阻擋安祿山的叛軍汜水罌子穀,荔非守瑜最後投河殉國。】
【洛陽留守李忄妻、中丞盧奕、采訪使判官蔣清燒斷了河陽橋,妄圖阻止安祿山占領東都洛陽,最後也都是以死殉國。】
{哇哦,原來安史之亂還死了這麼多人?}
{我對安史之亂了解最深的大概就是南宋名臣文天祥的《正氣歌》中的“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安史之亂可是大唐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叛亂,怎麼可能沒有犧牲者!}
{雖然張巡和顏杲卿確實很出名,但是大唐要是真的就隻剩下這麼點忠臣,那早就完蛋了好吧!}
{估計殉國的人要比我們知道的,比史書上記載的還要多得多!}
{李隆基是真該死啊!這麼多忠臣都死了!}
{要是二鳳在這,不得心疼死!}
貞觀年間。
唐太宗李世民已經是淚如雨下:“這,這都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將啊!就這麼死了?李隆基你真該死啊!朕的忠臣啊!!”
貞觀天團們也都麵露哀色,同樣都是大唐的臣子,若是他們遇見這樣的事情,也會做出的同樣的選擇。
隻是,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一場禍事,這都是因為皇帝的昏庸無能、親近奸佞,才導致了這些人的死亡啊。
這讓他們既佩服又惋惜,他們大唐也不是沒有忠臣,隻是走上高位的都是奸佞,這是一件多麼讓人痛心的事情啊!!
更不用說這裡麵提到的更加出名的張巡和顏杲卿,他們都不敢想象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才能比殉國更加慘烈,更加為人所知!
群臣之中,隻有一個人完全坐不住了,他就是顏師古。
不是,等等,這個顏杲卿,不會是他們顏家的孩子吧?
顏師古開始神神叨叨的掰著手指頭算一算自己的家譜。
不對,這是後代,算不到啊!!
“老顏!你這乾嘛呢?”一旁的程咬金看著顏師古的奇怪舉動,一把把他拉到了前麵。
嘿,顏師古這動作還挺好玩,找個出頭鳥,衝一衝這嚴肅凝重的氣氛!
程咬金的大嗓門一出,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顏師古頂著殿內所有人的目光,苦著臉繼續算:“陛下,臣在算臣家中的字輩,這個顏杲卿,臣覺得很可能是臣家裡的孩子啊!”
眾人一聽,都啞然了。
萬一真的是,老顏還能頂住嗎?
李世民趕緊把太醫令都叫過來了,感覺等會,可能會暈倒好幾個!
天寶年間。
凡是被提過的官員們都怔怔的看向天幕。
大唐,這是他們的朝代,是他們的信仰,是他們為之奮鬥熱愛的地方,他們不後悔天幕上所說的以死殉國,他們擔憂的是,他們的死,並沒有阻止安祿山繼續踐踏大唐的河山!
哪怕他們的生命隻是起到了一點點的阻礙作用,他們死都是有價值的!
【雖然李隆基布置了洛陽的防守,但是兵力仍舊不足,封常清和高仙芝等人招募而來的不過是一些市井之人,根本就沒有經過任何的訓練,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對敵。】
【這樣的軍隊守衛洛陽,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封常清與叛軍交戰多次,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再加上楊國忠在裡麵亂出主意的攪局,最終,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沒能守住洛陽,隻能倉皇的逃往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