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三舍法是王安石變法中對於教育和選官方麵的一次重大改革。】
【大宋雖然文教興盛,但是當時科舉就是科舉,學校就是學校,這兩者是完全分開的。】
【王安石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對於學子們學習時間的極大浪費,所以他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個部分,人數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精簡。】
【也就說,王安石在太學內部進行了一個升學考試,隻有更加優秀的學子才能升學。】
【太學的入學方式也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官家子弟可以免試入學,而平民子弟則是需要考試,考試合格後就能入學。】
【看著好像覺得不太公平,但是在當時,平民子弟是基本上上不了太學的,怎麼說也是給了平民學子一個接觸最好的學校的機會。】
【太學三舍法將太學這個官方學校並入了選官機製。】
【在大宋,你要當官,是要經過層層考核的。】
【大宋的科舉分為三層,解試:各州縣推薦優秀學子參加的考試;省試:尚書省禮部組織的全國學子考試;殿試:皇帝親自進行考察。】
【太學三舍法則是規定,“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
【也就是說,上舍的學子可以不參加科舉直接授官,內舍的學子可是免去解試和省試,直接參與殿試,外舍的學子則是免去解試。】
【而到了蔡京這裡,他不僅大力發展教育,在各州縣中建立新的官學——縣學和州學,還把太學三舍法輻射到大宋的各個州縣。】
【之後他還大力發展了醫學、算學、書學、畫學等學科,並且創建了相應的專科學校。】
【這種一邊教育一邊取士的方法,是北宋時期大興文教的重要體現,也推動了北宋教育事業的發展。】
{感覺我們現在好像也在用這種辦法。}
{那是當然,不過我們已經改過了,是專科學校和三舍製度的聯合!}
{樓上解釋一下?我怎麼覺得不是這麼回事?}
{我們華夏現在有很多的專業學校,他們考進去其實就已經定好了出來要乾什麼,尤其是軍校或者外交學院,法律學院什麼的,都在其中。}
{而且,這種也不是全部都能安排工作,所以就會有要求,專業前百分之多少有工作,專業成績靠後的,還是需要自己考試!}
{另一方麵,我們現在的保研其實也算是三舍法的變形應用吧?}
{其實考研就是,研究生的人數可是要比本科少很多的!}
{這樣啊,能少考一趟啊!羨慕!}
{我還以為蔡京是想乾什麼呢,沒想到他還會乾好事?}
{奸臣也不一定就說人家沒能力啊!大宋再怎麼是奸臣,那也是參加過科舉考出來的,至少能力上是沒什麼問題的!}
{就看他們能不能守住本心,用自己的能力給百姓謀福祉就是了!}
{蔡京發展專科學校我無話可說,醫學和算學也就罷了,怎麼連書畫都上了?}
{宋徽宗趙佶可是最喜歡書畫的皇帝,這不是得巴結一下上司嘛!斜眼笑.jpg}
{當時書畫可不在科舉考試範圍內,這種風花雪月也跟為官之道完全不搭邊,所以單純就是迎合趙佶的喜好而已。笑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