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宣太後肯定不知道!}
{媽在前麵指點江山,兒子在後麵拖後腿!}
{稷兒後期才比較厲害,早期的話,在各國的國君中還算可以,但是真的有點傻白甜!}
{宣太後:你個小兔崽子!來挨揍!!}
{這一下子,秦國又得找盟友了!}
{我怎麼記得秦國比較厲害,韓和魏都順從秦國來著!}
{韓和魏比較弱,確實需要順著秦國,但國與國之間哪可能一點摩擦都沒有,尤其是韓魏都緊挨著秦,起衝突是在正常不過的了!}
{那是沒人挑頭也沒什麼利益,齊國一帶頭,這不就開始進攻秦國了!}
{戰國時期,就比誰的基礎國力更硬,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顯然比其他國家要有底氣。}
秦昭襄王時期。
秦昭襄王嬴稷抱著自己的乖乖曾孫小嬴政,盤著腿安穩的坐在座位上,明明是被揭露了年輕時候乾的蠢事,但是人老臉皮厚的嬴稷才不會在乎這些呢!
“怎麼了?諸位愛卿為什麼這般看著寡人啊?”嬴稷撩了撩眼皮。
嬴稷的大臣們眼皮一跳,趕緊收回了自己的眼神。
很多大臣都是後來才成為秦國的臣子的,沒想到自家大魔王年輕的時候還乾過這種事啊!
讓人大開眼界!
他們還以為嬴稷從小就是這種肚子裡冒黑水的性子呢!
小嬴政好奇的看著天幕,他很好奇為什麼殿裡突然沒有聲音了,天幕上的那位小淑女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嗎?
嬴稷漫不經心的揉搓著小嬴柔軟的小手:“哎呀呀,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嘛,畢竟寡人的秦國還好好的,這位逃跑的孟嘗君可是已經死透了呢!”
哼,當初田文若是不跑,阿母知道這件事後肯定會再次重用他的,這也不會成為阿母執政生涯中的汙點了,隻可惜,田文跑了,害的寡人也被阿母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想想那次他因為逼走了孟嘗君而受到的懲罰,即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戰國大魔王,也不由得心有餘悸。
阿母啊,可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要不是有阿母一路扶持,他們秦國也不可能走到現在,隻是,這大秦終究還是老贏家的大秦,阿母再厲害也不能霸占著大秦不放!
幸好阿母是個有分寸的,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權,阿母一個楚國人,卻還為秦國勞心勞力了一輩子。
【既然齊國那邊也沒戲了,秦國隻能再想辦法,這次秦國看上了趙國。】
【孟嘗君田文為什麼能夠短時間內就聯合韓國和魏國呢?很大的原因就在於,韓國、魏國和秦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好,近期也老有爭端,斷斷續續的在打仗。】
【戰國七雄中,燕國實在是太遠了,就算跟秦國聯盟,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趙國就不一樣了。】
【首先趙國跟秦國這麼多年來一直相安無事,兩國的關係也一直保持的不錯,再加上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趙國的國力也非常強大,是一個很好的盟友。】
【這一次,宣太後再次選擇從趙國找一個人來相秦,這個人便是趙武靈王的一位重臣,樓緩。】
【經過了田文和樓緩兩次客卿相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秦國和齊國、趙國之間的關係,既然秦國不會再成為眾矢之的,那麼剩下這些國家,也是時候再拉拉關係了。】
【從這兩次盟友的選擇上就能看出宣太後是一個非常有頭腦、有手腕的人,雖然已經得罪了自己的娘家,但是宣太後還是想要緩和一下秦楚之間的關係。】
【怎麼辦呢?當然還是客卿製度,幫助宣太後奪位的那位弟弟魏冉,再次由幕後轉向了前台。】
【魏冉是宣太後同母異父的弟弟,他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秦國的朝堂上,是作為秦國的新任丞相。】
【魏冉跟宣太後的關係是很好的,魏冉也曾經多次在秦國為相,雖然他每次做秦相的時間都不長,但是架不住次數多,累計在一起,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魏冉作為宣太後最信任的弟弟,每次他出任秦相,都預示著宣太後的統治要發生一點新的轉折了。】
【這次魏冉的上台,很明顯就是秦國在向楚國示好,史書記載,魏冉上台後,立馬援助了楚國五萬石的糧食以賑濟災民。】
【秦國已經低頭了,楚國也不好意思再仇視秦國,並且由於魏冉是地地道道的楚國人,楚國人在秦國為相,這與客卿製度也是異曲同工。】
【經過了這麼一係列的權衡謀劃,秦國總算是在宣太後的帶領下,再次在七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中找到了一個對秦有利的位置。】
【秦國緩和了和趙、齊、楚之間的關係,這些是在政治上進行了博弈,而現在國力相對比較薄弱、又是緊挨著秦國的兩個國家韓和魏,就開始倒黴了。】
【宣太後雷厲風行,秦國站穩腳跟後,立馬發動了對韓魏的戰爭。】
【也是在這次的戰爭中,一個對秦國來說至關重要的人物,開始走上曆史的舞台,這便是戰國的四大名將之首,被稱為人屠和殺神的秦將,白起。】
【白起這個人我們之後再好好說說他,他出現在史書上的時候,就已經擔任了秦國軍隊中的左庶長,並且展現出了相當優秀的軍事素養和指揮天賦。】
【魏冉向宣太後推薦了白起,並讓他成為了這一次進攻韓魏的總指揮。】
【白起上台,替換的是原本宣太後的心腹向壽,不管怎麼說,換將軍這個事情都是經過了宣太後的同意的,所以對於韓魏戰爭的勝利,的確也是要歸功於宣太後眼光精準,慧眼識英才。】
【白起上位後,指揮秦軍進攻,秦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前後總共攻占了六十一座城池,給秦軍帶來了巨大的勝利。】
【白起在軍事上的巨大成功,也體現了秦宣太後羋八子執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