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嘛,比較清高,而宋朝的冗官的情況又是十分嚴重,所以很長時間都空不出什麼有價值的職位讓新及第的進士們挑選。】
【在宋朝就會出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拒官。】
【很多進士都會因為朝廷派發的官職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而拒絕當官。】
【反正功名又不會給你收回,想做官了,那就要找找人脈活動一下了。】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進士及第之後,做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冀州做司戶參軍,而當時的太守知曉李格非家境貧寒,有意幫扶,便想要讓李格非兼任其他的官職,但李格非並沒有接受。】
【經過了多年的苦熬,李格非終於在元豐八年調入了太學,補官做了太學錄。】
【正是這個時候,李格非得到了一個聰慧的女兒,這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後,李格非的官途也漸漸好了起來,家庭也慢慢的越來越富裕,所以雖然李格非家庭貧寒,但是我們的大才女李清照小姐姐,那可是出身富貴的。】
【大約在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李格非升任了太學博士,入了館閣校對黃本書籍。】
【也正是這個時候,李格非的文章被當時的大文豪蘇軾注意到了,蘇軾很喜歡李格非的文章,將他收為了弟子。】
【李清照的母親也是家學淵源,史書上對於李清照的母親的記載,說她的母親王氏是元豐年間的宰相王珪的長女。】
【雖然生母王氏在李清照兩歲左右的時候去世了,但是繼母亦是出身文學世家,繼母的爺爺是宋仁宗天聖八年的狀元郎王拱辰。】
【李清照先後擁有了兩位母親,都很有文學修養。】
【在這種家庭背景下,李清照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濃厚的文化熏陶,從小就天資聰慧的李清照,才學過人,年少時便頗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同樣作為蘇軾的弟子,同門師兄弟家有這麼個天資聰穎的女兒,當然是要去看一看的。】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就對李清照很是喜歡,對她大加讚賞。】
【蘇軾這個人,我們以後再詳細介紹,這裡重要說一下蘇軾的性格。】
【蘇軾性格直爽豁達,本人也非常有才華,進士及第之後,便很得皇帝宋仁宗和宋神宗的喜歡。】
【宋朝本就有著諸多問題,宋神宗和王安石發動的變法,更是加劇了宋朝的黨爭。】
【在比較務實的蘇軾看來,新政和舊政都各有優缺點,所以蘇軾總是會精準的踩中執政黨的痛點,迎難而上,讓自己一貶再貶。】
{李清照!我的才女姐姐!}
{李清照的出生的時候,李格非已經很富有了,李清照可是正經的大家閨秀!}
{嗯,你是說打馬吊還會喝酒的李清照是個大家閨秀是嗎?}
{喝酒怎麼了!詩人不是都喜歡喝酒嗎?憑什麼我易安居士是女子就不能喜歡了?}
{李清照確實是按照大家閨秀的標準培養的,但是效果可能有點差強人意。}
{蘇軾!!我最喜歡的詞人!}
{蘇軾真的是個全才,可惜太不會看人臉色了!}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蘇軾說王安石新政的弊端,等變法失敗了,守舊派上位了,又開始說新政的好處!}
{這也沒辦法,蘇軾既看到了政策的優點,又看到了政策的缺點,他其實也隻是想要提個醒,讓王安石的變法不要那麼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