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是個謀士,而劉邦無疑就是張良遇見的明主,兩人的關係也很好,張良實在不忍心就這樣麼丟下劉邦和霸上的軍隊獨自逃走,便給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劉邦。】
【此時的劉邦手中有十萬軍隊,看著是不少,但是項羽手中的軍隊卻有四十萬。】
【再加上項羽天下聞名的勇猛,劉邦看著這天大的懸殊,簡直覺得天都塌了,若是此時與項羽開戰,他妥妥的是打不過項羽的啊!】
【邦子哥這個時候可是慌的一批,怎麼辦才能避免開戰,保留自己這條小命呢?】
【張良給六神無主的劉邦出了個主意,他知曉項羽這個人比較自負,劉邦率先到了鹹陽卻並沒有留在鹹陽,已經是給了項羽機會,讓項羽欠了劉邦一個人情。】
【如果這個時候,劉邦假意向項羽表示,自己沒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再加上項伯從中說和,以項羽的性子,斷然不會再想殺了劉邦。】
【由張良牽線,能屈能伸的劉邦找到了項伯,向他表明了自己沒有稱王的心思,為了取信於項伯,劉邦還貢獻出了自己的兒女。】
【沒錯就是典型的聯姻!】
【劉邦和項伯約定為兒女親家,這讓項伯瞬間吞下一顆定心丸,高高興興的去勸說項羽了。】
【項伯說:劉邦率先攻入了鹹陽,按理來說,這次的滅秦之戰,劉邦才是首功,而且劉邦並沒有稱王稱帝的野心,若是項羽這個時候攻打劉邦,那就是不道義的。】
【項羽想了想,覺得項伯說的也很有道理,便將自己與範增之前商量過的除掉劉邦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劉邦也很有勇氣,很相信項伯確實能勸說項羽,於是第二天,項羽在鴻門等待劉邦的時候,劉邦隻帶了一百多個人就去了。】
【當然劉邦也不是真的一點防備心都沒有,所以劉邦帶的人是誰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
【劉邦隨行的人中,張良足智多謀,機敏善變,還與項伯有舊,樊噲則是劉邦手下最得用的猛將,能夠護劉邦周全。】
【原本項羽是與範增商量在這場宴會上對劉邦動手的,擒賊先擒王,隻要劉邦死了,那麼劉邦的勢力自然而然的就被瓦解了。】
【隻是項羽聽了項伯的勸告之後,已經不打算再按照之前商量好的進行,而是想要放過劉邦。】
【劉邦在鴻門宴上先對項羽表達了歉意,亦表達了自己沒有爭奪天下的心思,項羽信了,項伯信了,但是範增不信。】
【宴會上,範增一直對項羽示意,想要讓項羽發令動手殺了劉邦,但是不管範增如何暗示,項羽都無動於衷。】
【範增見項羽是鐵了心的要放過劉邦,隻能自己想辦法殺了劉邦。】
【範增假意說要派人起舞助興,叫出來起舞的人,不是舞姬,反而是項羽的堂弟——大將項莊。】
【項莊舞劍,實際上卻是在執行範增的命令,想要找個機會殺了劉邦。】
【項伯看出了項莊的意圖,拔出劍與項莊共舞,實際上卻是招招都在攔截項莊對劉邦的殺招,保護著劉邦。】
【張良見此,覺得事情不妙,趕緊去外麵將樊噲叫了進來,保護劉邦的安全。】
【樊噲護劉邦心切,直接闖進了營帳,一屁股坐到了劉邦的身邊,將自家主公護的那叫一個緊。】
【項莊看事不可為,隻能就此作罷,劉邦也看出了事情危急,便找了個借口出去與張良和樊噲商量怎麼才能脫身。】
【張良和樊噲都建議劉邦就此逃走,劉邦覺得直接走不太好,擔憂會得罪項羽,但最終還是聽從了兩人的勸告,留下一雙玉璧和一對玉杯作為禮物,由張良贈送給項羽,自己則是在樊噲等人的掩護下快速逃離。】